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护理方式进行归纳,为降低和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抽取调查,查看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护理管理,采用回顾对比分析法与非植物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感染因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在抽取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66.7%,而且患者的年龄越大、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就越大。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肠胃道、上呼吸道、皮肤与软组织、手术切口,并且有侵入性操作患者的感染率高于无侵入性患者的感染率。结论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普遍比其他病人高,而且感染原因很多,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保护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植物状态 医院感染 护理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综合病因及对症治疗,可提高疗效。结论癫痫持续状态不同的诊疗,预后不同。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为什么在家休假时,感到身心放松,而一回到单位,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负重感、压抑感?”前段时间,我们在值班时,一位刚休完假回到部队的士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观察了很久.其实,这种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当我们遇到高强度的外界刺激,比如突然听到一阵强烈的鞭炮声、音响声,往往会被“吓一跳”。

  • 标签: 紧张状态 官兵 身心放松 压抑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收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将其分为传统治疗组与临床治疗组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4例患者传统治疗组28例,临床治疗组16例,临床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重在寻找病因、控制发作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痉挛的发作是抢救癫痫持续状态的关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治疗 探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80-01
  • 简介:摘要介绍高利教授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经验及治疗用药.高教授认为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病机多是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虚者肝肾精亏,实者气滞、痰浊、血瘀、腑气不通.初起多见标实之象,病久多现本虚之证,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通过扶正与祛邪相结合,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关键词卒中后抑郁状态;名医经验;高利教授中图分类号S85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4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4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护士熟练地配合医生对癫痫持续状态进行抢救,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减少癫痫持续状态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虽然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临产时孕妇往往由于害怕疼痛、担心胎儿的健康等因素而出现焦躁、紧张、恐慌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孕妇子宫收缩能力减弱或缺乏收缩力,从而出现滞产、难产等问题,甚至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临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顺利分娩而言,意义非常。

  • 标签: 临产产妇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谷维素联合心可舒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频域指标(LF、HF);同时,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对照组的SDNN、SDANN、RMSSD均显著大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LF、HF均显著小于观察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电图检查中以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作为判定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性,确定心率变异性,判断自主神经失衡的程度,对于诊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具有特异性。

  • 标签: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电图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96-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诊断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手术确诊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患者32例,对其临床诊断和CT影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CT诊断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32例肠梗阻患者中包括有完全性肠梗阻者25例,不完全肠梗阻者7例.梗阻位置在十二指肠者3例,空肠梗阻者11例,回肠梗阻者18例,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可在梗阻位置上发现植物性胃石,胃石直径在2??7-5??3cm之间,多发者4例,28例呈现为单发.结论CT技术在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诊断中临床价值显著,可对胃石进行清晰的观察,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关键词CT诊断植物性胃石肠梗阻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7-01

  • 标签:
  • 简介:2009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所做的全球痴呆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30年,痴呆人数将增至6500万人[1]。有研究表示老年期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老年非痴呆患者家属,尤其是焦虑、抑郁问题[2]。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对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专业的照护指导,比较住院前、出院1月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情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痴呆患者 患者家属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