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方法治疗手足口外科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收治的60例手足外科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改良VSD)技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手足口外科愈性伤口上,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较较传统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较更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优势,提高患者的生命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VSD 手足口外科难愈性伤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管偏移对充填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下颌单根管前磨牙,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弯根管牙组与直根管牙组,比较各组根管偏移指数、根管微渗漏发生率等。结果A组、C组与D组的根管偏移指数、根管微渗漏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结论根管偏移影响填充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特别是弯曲根管预备,其削弱效果明显。

  • 标签: 根管偏移 充填材料 封闭
  • 简介:本文总结了不同体系的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特点。界面反应产物通常呈层状分布,产物类型与基体种类和纤维涂层的种类有关。如当基体为!型或!+β型钛合金,且SiC纤维表面存在C涂层时,界面反应产物通常为TiC(对于SCS-6SiC纤维还存在一层硅化物Ti5Si3),且靠近纤维的TiC晶粒非常细小,而靠近基体一侧的TiC晶粒相对粗大;当基体为Ti-Al金属间化合物(如super!2、Ti2AlNb、g-TiAl)时,界面反应产物除了含二元Ti的碳化物外,还存在Ti-Al-C的三元化合物,如Ti3AlC或Ti2AlC。

  • 标签: 钛基复合材料 SIC纤维 界面反应 透射电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选用修复膜不同将65例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牙种植过程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和肽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86.7%),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骨和植骨发育,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 植骨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功能化研究的深入与纳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纳米材料小尺寸、高灵敏度和特殊性能的新型纳米器件相继问世,并在能量转换和信息传感等新型电子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发展新的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发现和揭示纳米材料与纳器件基本结构单元在服役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演变规律,进而归纳和总结纳器件服役行为成为纳米材料与器件走向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y,SPM)、扫描电子束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等传统表征技术与微纳加工技术、电学测量系统相结合,精确模拟纳米材料的服役条件,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演变规律的原位研究,是揭示纳米材料的损伤与服役行为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采用SEM和SPM表征手段下原位研究一维ZnO纳米材料在力学、电学及力电耦合效应下的损伤与服役现象、性能演变规律及损伤基本机理。

  • 标签: 一维纳米材料 氧化锌 损伤与服役行为 原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使用口腔修复膜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牙种植的患者一共有1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博特医用胶原膜,研究组对患者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种植当中的引导骨再生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因此,具有安全有效性。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