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拔牙后保留炎性肉芽组织对拔牙窝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2-2022.2期间我院收治的因慢性牙周炎或根尖周炎拔牙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拔牙后不保留炎性肉芽组织,观察组保留。对比两组患者拔牙窝早期创口愈合指数(EHI)分级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拔牙窝愈合指数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几率为8.70%,对照组为17.3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后保留炎性肉芽组织能有效改善拔牙窝早期创口愈合情况,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炎性肉芽组织 拔牙窝 愈合
  • 简介: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P,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表达的特点及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RT-PCR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FGF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0-7mol/L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24h达高峰,48h后逐渐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SP可诱导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特点,在SP调控创伤愈合的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物质 肉芽组织 成纤维细胞bFGF 表达 调控作用 创伤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创面用创面负压治疗(NPWT)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1.1-2023.1.31期间60例DF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患者创面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N=30)患者创面行NPWT;对比两组治疗前后Ⅰ、Ⅲ型胶原蛋白相关指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Ⅰ、Ⅲ型胶原蛋白面密度值差值、相对蛋白表达值差值、相对mRNA表达值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F创面行NPWT可有效上调创面肉芽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创面负压治疗 糖尿病足 肉芽组织 胶原蛋白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脏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中分子物质清除充分、较好地保存残余肾功能、治疗经济费用、居家透析等优点[1]。腹透导管出口处感染是CAPD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2]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肉芽创面传统的修复方法以刃厚或薄断层皮移植为主。由于薄皮修复术后对手的外观和功能影响较大,我科于1994年至1997年,应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手部肉芽剖面4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肉芽创面 手部 全厚皮片移植 修复术后 效果 影响
  • 简介:1999年3月~2000年8月,共观察创面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成人41例,小儿12例;创面存在时间3周以上者18例,3周以下者35例;修复面积12~250cm2,平均(98±76)cm2.术前3d开始准备创面,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用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内层覆盖抗生素纱布,再用高渗盐水湿敷包扎,每天更换1次.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水肿消失后进行手术.

  • 标签: 创面修复 烧伤 脱细胞真皮复合移植术 肉芽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6-1--2021-1期间运用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纯中医治疗16例LCG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LCG患者,其中显效率100%,治愈率81%,疗程(2.51±1.65)个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喉接触性肉芽肿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喉接触性肉芽肿 半夏厚朴汤 左金丸
  • 简介:患者男,49岁,2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侧头疼,呈波动性,无明显发热及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CT、MR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给予活血、营养、降脂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颅脑MR平扫:右侧颞叶皮质及皮质下可见一斑片状长T1WI、长T2WI异常信号影,病变中央区呈等信号改变,未见明显占位征象,大小约25mm×30mm×37mm。拟诊:右颞叶感染性病变可能,胶质瘤待排。

  • 标签: 脑内炎性肉芽肿 感染性病变 肢体活动障碍 颞叶皮质 急性脑梗死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益生菌对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情况及肉芽组织和患者血清中IL-6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肛周脓肿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服用3周的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分别在第3、7、10天取患者血清及周围肉芽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SA)方法检测IL-6和IL-8浓度。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伤口创伤面的分泌物评价肛周脓肿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在服用益生菌胶囊后的第7天肛周肉芽组织中IL-6及IL-8明显下降,血清中IL-8水平相较于观察组下降;治疗组创面愈合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 标签: 益生菌 肛周脓肿术 IL-6 IL-8 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喉肉芽肿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手术治疗结合有效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喉肉芽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制袪瘀生肌膏促进糖尿病足湿性坏疽创面生长肉芽组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湿性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外敷自制袪瘀生肌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疮面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疮面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疮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疮面面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自制祛瘀生肌膏可有效促进组织肉芽生长,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制袪瘀生肌膏 糖尿病足 湿性坏疽 肉芽组织生长
  • 简介:目的总结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6例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入院诊断仅2例经肠镜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4例误诊。16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嗜酸性肉芽肿6例.异物性肉芽肿5例.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3例,结核性肉芽肿2例。经5个月至5年的随访.所有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超声内镜下穿刺取活检和术中快速病检是其主要确诊方法:病变肠段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肠道疾病 炎性肉芽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嗜酸性内芽肿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青少年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1.8岁。所有患者均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4例单纯行病灶清除术,其余12例均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56个月,平均32.4个月。

  • 标签: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 青少年 外科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根受压症状 病灶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23例以乳腺包块就诊,经术前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为GLM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灰阶声像图上观察肿块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其周围血流分布和供应情况.结果23例GLM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经产妇,年龄20~43岁.灰阶声像图显示12例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的不规则管状结构样低回声区,低回声区周围为高回声;5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界相对清楚、不均质低回声结节或肿块,其内可伴无回声区;5例表现为病变区腺体结构紊乱,未见明确边界,内部回声强弱不一,病变内可见无回声区;1例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实质肿块伴后方回声衰减.23例中患处皮肤层增厚8例,6例伴有皮肤破溃,窦道形成.CDFI示22例(22/23)病变内部及周边动静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加.结论GLM病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不具有特征性,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 标签: 乳腺炎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术后复查情况。结果CT表现:3例呈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呈地图样,边缘骨质硬化,内可见碎骨片,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肿块范围大于骨质破坏范围;2例呈虫蚀样骨质破坏;3例表现为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界锐利,无明显硬化边,其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并突破骨质,侵犯硬脑膜及颅骨内、外板向眶内外生长。磁共振成像多表现为等或长T1长T2信号影,T2压脂序列病灶呈低信号,其间可夹杂高信号。术后随访2年,3例病变基本愈合,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区别,5例钛网固定良好,8例均未见复发。结论眼眶骨嗜酸性肉芽肿易与其他恶性病变相混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眼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6月间5例,分析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都有局部间歇性疼痛,软组织肿胀。结论 骨嗜酸性肉芽肿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表现和病理分析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骨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表现 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