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形(Pere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新鲜压缩性骨折注入骨水泥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1例患者资料。通过对比观察中推注骨水泥时间来研究骨水泥渗漏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类型等。结果直接持续推注骨水泥患者有8例10体外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经过改进推注骨水泥方法后未发生1例骨水泥外渗。结论对新鲜骨折后缘破裂上下终板破裂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征。严格把握注入骨水泥时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发生的。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注入骨水泥 时机
  • 简介:背景:相较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成形后凸成形两种式可更快的缓解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疼痛症状,但骨水泥灌注恢复了骨折刚度的同时,理论上也会改变骨折的应力分布和增加临近的应力载荷,造成临近椎间盘退变。目的:观察成形后凸成形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85例,分为成形组42例、后凸成形组23例,并设置了行保守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ODI评分和椎间盘指数、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成形后凸成形均能达到较快的缓解疼痛及减少卧床时间的满意疗效,但出院后24个月的ODI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出院后24个月,成形组和后凸成形组的MRI指数低于保守治疗组及治疗前(P<0.05);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值则高于保守治疗组及治疗前(P<0.05),且经后凸成形组较成形组差异更明显(P<0.05)。提示成形后凸成形能加速临近椎间盘的退变,且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些。另外,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经皮椎体成形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临近椎间盘 退变
  • 简介:背景:针对肿瘤破坏导致的骨折,进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单纯的放疗作用微小。近年来125I放射粒子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发或继发肿瘤并取得良好效果。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可效恢复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症状。目的:观察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均有顽固性背痛,CT提示有骨质破坏。采用目测类比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功能障碍指数来评估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病高度变化。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d、1个月及6个月。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后24h疼痛缓解,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疼痛缓解情况、功能障碍指数、体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及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体高度变化与治疗后24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水泥向椎间隙、前纵韧带下渗漏各2例无临床症状。提示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入联合125I放射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能迅速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有效恢复病高度,并发症少,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水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125I 脊柱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上胸椎血管瘤采取经后凸成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胸椎血管瘤9例,采用后凸成形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状况,对患者的疼痛评定采用VAS评分。结果9例患者均进行了成功的手术,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中未对患者的其他组织的正常功能造成损伤,也未出现对骨水泥过敏的情况,随访时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局部疼痛也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后凸成形进行治疗上胸椎血管瘤,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恢复的功能,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少见。

  • 标签: 上胸椎 血管瘤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自2012年3月31日原卫生部在北京启动"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专项行动"项目以来,全国共建立了52个国家级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示范基地,其中福建省有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中心,即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福州中心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的泉州中心。"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专项行动"依托骨质疏松骨折防治的重要阵地——骨科,重点关注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的医生教育,加强对骨质疏松骨折高危人群的监测管理,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以促进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二级预防 监测管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州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路复位固定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以胸腰椎骨折脱位为诊断而入院患者44例,全部采取自后路复位固定间植骨融合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Cobb角度、以及伤前缘高度,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植骨融合愈合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34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为3.0~5.7h,平均3.7h;中失血320~1250ml,平均440ml;Cobb角度术前(31.6±3.6)°,术后为(13.9±2.4)°;伤前缘高度术前相邻正常(41.1±11.7)%,术后前缘高度术前相邻正常(87.7±2.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Frankel评价A级患者8例,其中4例恢复至B级,4例恢复至C级;术前FrankelB级患者12例,其中7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至D级,有1例恢复至E级;术前FrankelC级患者18例,9例恢复到D级,另9例恢复至E级;6例FrankelD级患者恢复正常。DR示植骨均获得融合,无松动、断裂,恢复较好。结论后路复位固定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恢复伤高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也较好。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脱位 后路复位 固定椎体
  •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间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在L3间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间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切除L3前1/3间盘组织,终板间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③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骨长入;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间有连续骨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完全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间盘组织+植骨组12周未见骨组织生成;切除1/3间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大量成熟骨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骨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间盘组织后,游离的间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间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脊柱 腰椎 椎间盘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LBR-YIIB,脉冲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泪道成形在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方面的疗效,同时对不同阻塞部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来自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共76例(142只眼),均采取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进行治疗,按照泪道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泪小点阻塞(12只眼)、鼻泪管阻塞(51只眼)、慢性泪囊炎(30只眼)、泪小(总)管阻塞(33只眼)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16只眼)5组,术后给预定期清洗泪道,对其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泪小点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泪小(总)管阻塞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的有效率分别是86.9%和95.%、93.0%和96.0%、78.4%和82.7%、89.1%和93.8%、40.0%和65.0%。经过Ridit分析,R±SR分别是0.921±0.023、0.927±0.007、0.856±0.013、0.914±0.009、0.749±0.055。慢性泪囊炎组的治疗疗效低于鼻泪管和泪小(总)管阻塞组(P<0.05);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治疗疗效低于其他4组(P<0.05)。结论采取JLBR_YIIB,脉冲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道成形治疗鼻泪管阻塞有很好的疗效,其次依次是泪点、泪小(总)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等的治疗,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

  • 标签: 泪道阻塞 泪囊炎 激光手术治疗
  • 简介:手术名称:右侧肾镜碎石手术者:陈修德手术步骤: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常规区消毒、铺单,插入F10尿管。2先行输尿管镜检查:见膀胱黏膜无充血水肿,未见结节、肿瘤等赘生物,双输尿管口清晰可见,右输尿管内置入F5输尿管支架管2根,退出输尿管镜,插入F18三腔气囊导尿管。固定输尿管支架管及尿管,建立人工"肾积水"。3患者取左侧卧位。野皮肤消毒、铺巾、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支架管 输尿管镜检查 术区消毒 三腔气囊导尿管 输尿管口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方法采用V-Y腱成形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手术病例共计14例,1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10年,平均5.2年,疗效优10例(83.3%),良2例(16.7%),优良率达100%。结论V-Y腱成形疗效佳,可以作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优选式。

  • 标签: 腱成形术 陈旧性跟腱断裂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11例TIPS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肝性脑病,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支架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板切除减压,间自体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7月收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板切除减压,摘除相应节段的椎间盘,间植入自体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减压节段。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2例患者共减压134节段,固定134节段,所有减压节段均行间自体骨植骨。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21.3(15—34)个月。手术疗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62例患者中疗效达到优5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16%。结论腰椎后路全板切除减压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椎间孔狭窄 腰椎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以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并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4%和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指标评分上研究组为(26.8±3.2)分,与对照组(22.3±2.3)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石膏固定和外固定支架疗效相当,但是石膏固定疗法更能够提高老年患者主观指标评分,易于被其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肾镜碎石(PNL)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并确定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NL治疗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时间少于2年的患者被排除。并发症、二次治疗措施和结石清除率被记录下来。肾功能的变化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对可能影响肾功能的术前、中和术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以确

  • 标签: 孤立肾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肾功能 结石清除率 肾小球滤过率 穿刺通道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肾穿刺取石(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微创肾穿刺取石(MPCNL)治疗,其中22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MPCNL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为90.2%(74/82),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82/82)。平均住院时间8天。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成功率高,创伤小,尤其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狭窄时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治疗 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我院肾结石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I期结石清除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应进行推广。

  • 标签: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 肾结石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