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中服务质量的重要衡量方法之一就是医护服务水平,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护理服务理念进行创新,积极落实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使其在护理操作中充分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在落实人文关怀服务理念的过程中,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ICU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ICU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人文关怀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和家属迁移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3月-2016.8月间ICU收治的143例患者,168例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了解迁移应激对患者及家属造成的影响、阐述迁移应激相关概念、原因、并制定改善迁移应激的护理措施。结果143例患者,其中发生迁移应激反应的患者为59例,分析原因可能与突然转科决定、病房环境、心理情绪、护患沟通较少等有关。结论针对可能导致迁移应激的原因,制定护理计划,包括调整转科模式,注重护患交流,重视心理安抚,做好交接班工作等,改善患者迁移应激情绪。

  • 标签: 迁移应激 ICU 转移焦虑 情绪
  • 简介:目的制备包载尿激酶(UK)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制备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子;并运用酶标仪比色法测试UK药物的包封率,分析了一系列条件如磁力搅拌转速及时间、底物质量比、超声时间及功率、UK用量等条件对包封率的影响,找出包封率最高的条件;纳米粒子冻干测其载药量;用粒径仪测其粒径;最后运用超滤离心法纯化载药纳米粒子。结果在室温下,将三聚磷酸钠(TPP)溶液(浓度为0.6g/L)逐滴加入包含1mgUK量的水溶性壳聚糖(WCS)溶液中(浓度为1g/L),搅拌速度为800r/min,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后在冰浴条件下超声30s,功率10W,成功制备出包封率及纯度均较高载UK纳米粒子,此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4.5%。结论采用最简便的方法,经济无毒生物兼容性好的材料制备了高稳定性、高包封率的水溶性UK纳米粒子悬液,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 标签: 尿激酶 水溶性壳聚糖 尿激酶纳米粒子 包封率 离子交联法
  • 简介:我院一台日立W950SR型螺旋CT早上开机后,正常扫描,图像出现一个环形伪影,重复多次AIRCAL(空气校正)伪影不能去除.

  • 标签: 日立W 950 SR型CT 环形伪影 故障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ⅠCU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针对50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进行研究,按照发病原因,将病人分到肺内因组和肺外因组当中,每组各25名病人。对比接受ICU临床治疗后,两组的急救、机械通气时间和7天内病人的死亡率。结果:肺外因组的急救、机械通气时间都低于内因组,同时肺外因组7天内死亡率小于肺内因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护理窘迫综合征 ICU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纳米银粒子具有极大表面积、极小体积、极多表面活性位点等特性,使其厂泛应用于普外科领域。本文就纳米银粒子在外伤、抑菌、癌症等几个方面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纳米银 粒子 普外科
  • 简介:摘要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既具有叶酸-叶酸受体的主动靶向又具有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的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脂质体、叶酸树突状纳米粒子、叶酸纳米胶束、叶酸纳米球等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

  • 标签: 叶酸 叶酸受体 恶性肿瘤 纳米递药系统 靶向治疗
  • 简介:欧盟委员会对于纳米材料的定义为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到50%以上~[1]。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在声、光、磁、热等方面,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性能迥异,因此应用于肿瘤诊疗有很大的优势~[2]。

  • 标签: 纳米材料 膀胱癌细胞 量子限域效应 三维尺寸 小尺寸效应 颗粒组成
  • 简介:目的探讨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的止血作用。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一种新型载药止血材料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制作家兔耳缘静脉与肝脏创面出血模型,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脾脏创伤出血模型,分别用医用纱布、吸收性明胶海绵及血余炭纳米纤维膜进行止血,通过观察止血时间、出血量、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指标,评价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的止血效果。结果与医用纱布组和明胶海绵组比较,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组显著缩短家兔耳静脉与肝脏创面止血时间(P〈0.05,P〈0.01),明显减少肝脏创面出血量(P〈0.05,P〈0.01)。巴马小型猪出血模型血余炭纳米纤维膜组肝脏、脾脏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显著减少,与明胶海绵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血余炭纳米纤维膜止血处理的肝、脾创面组织除伴有轻度的充血外,未见有明显的出血、坏死或结节状增生等病理学改变。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止血效果显著优于明胶海绵和医用纱布,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

  • 标签: 血余炭 纳米纤维膜 止血 明胶海绵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风险因素亟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通过分析关于纳米材料的吸收、生物效应、对生物体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上,应用纵行W形切口手术对治疗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系统的查体,具备良好手术指征,实施纵行W形切口手术治疗方式,术后进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随访对术后的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84.15±4.86)min,术后患者均是Ⅰ期愈合,术后未见创缘皮肤坏死,无切口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踝关节优良率98.00%。结论:针对闭合性的跟腱断裂患者,采取纵行W形切口手术的治疗方式,可以充分显露手术局部情况,吻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以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跟腱断裂 闭合性 纵行W形切口手术 踝关节功能
  • 简介:熔覆层中的颗粒相分布不仅影响材料性能,同时也是研究熔覆过程各种反应机制的主要依据。本文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Q235钢表面Cu-5%Al激光熔覆层的富铁相颗粒分布情况。发现熔覆过程中在熔池中存在熔体对流环,熔池中的对流带动颗粒运动,是决定熔覆层颗粒分布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钢基Cu 激光熔覆 层颗粒组织 图像分析 颗粒组织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作用。方法将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Ⅵ区颈部淋巴结廓清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纳米炭组共清扫482枚,其中黑染淋巴结454枚,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269枚,清扫淋巴结数量纳米炭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13例(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PTH暂时下降的患者3例,对照组11例(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甲状腺癌患者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精准手术治疗中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以及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

  • 标签: 纳米示踪剂 甲状腺 手术 应用
  • 简介: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及诊断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纳米 多晶型磷灰石 肿瘤 治疗 诊断
  • 简介:本文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锰。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池测试分析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和晶体结构�

  • 标签: 制备锂电 纳米材料制备 锂电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应用纳米树脂对前牙损伤患者进行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前牙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光固化树脂材料进行前牙修复,研究组采用Z350纳米树脂进行前牙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美容修复后的外形美观、色泽修复、面容改善评分、美容修复的总有效率及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经美容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对前牙的外形美观、色泽修复、面容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美容修复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前牙损伤患者采用Z350纳米树脂进行美容修复,能有效提升前牙外形的美观程度和修复前牙色泽,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面容和提高患者对美容修复治疗的满意度。

  • 标签: 前牙 纳米树脂 美容修复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空间结构及硬度等物理特性非常接近天然骨基质,但由于早期工艺技术问题导致其孔隙及降解性存在一定问题。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羟基磷灰石修复大鼠胫骨离断性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制作左侧胫骨5mm离断性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细胞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2,8,12周时,X射线检测缺损区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修复区域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痂覆盖整个缺损区且形成明显的桥接,材料大部分已降解,可见大量的骨样组织并形成小梁,已形成板层骨样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对照组骨缺损处骨痂形成增多,断端整合性不佳,有骨质硬化现象,仍然有较多材料未降解,可见骨小梁样结构,亦有板层骨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但弱于实验组;细胞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未见骨性修复,Ⅰ型胶原蛋白弱表达。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支架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了解的越来越深刻,化学治疗也不断地向个人化肿瘤特异性医疗方面演变。而目前纳米粒子在癌症个人化医疗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前景。根据目前纳米粒子的重要发展趋势,阐述了目前纳米粒子在癌症个人化医疗上的开发现状和前景;根据我院的现实临床使用经验,阐述了纳米粒子在目前的现实临床使用状况。论文试图透过阐述有关纳米颗粒用作化疗药物载体的近期研究进展和目前的临床使用状况,结论纳米颗粒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应用,并预测了其在未来可能的增长。

  • 标签: 纳米医学 肿瘤治疗 医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