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向量(VCG)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和敏感性。方法观察20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变化,并对比VCG变化阳性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改变阳性率。结果T环振幅小于QRS环振幅的0.2者观察组116例,阳性率58%;对照组29例,阳性率29%。此116例中ECGT波改变49例,阳性率24.5%。VCG的改变比ECG的改变的阳性率高。结论VCG的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向量心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2009年10月19日,空军总医院与中华慈善总会联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蕾工程”计划。这也是空军总医院积极投身空军支持西部大开发行动,参与空军“蓝天春蕾计划”的有力举措。这项工作受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空军首长的亲切关怀,特别是2011年3月,新疆51名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人住医院后,中央军委首长专程到医院看望,

  • 标签: 空军总医院 中央军委 2009年 贫困家庭 后勤部 先心病
  • 简介:健康养生之道,自古有之。养生先养心,汉代医圣张仲景提倡的“养神畅志,立志修德”的养生法,是对“养生先养心”这一论断的精辟注释。在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一书中有不少关于养心的箴言,例如:“世人为荣利所缠缚,动日尘世若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呕,

  • 标签: 健康 平常心 养生之道 养心 张仲景 养生法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环形切术(LEEP)在宫颈病变(各种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妇科检查、细胞学及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187例,采用环形刀行宫颈环切术。结果: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min,出血量10ml,无继发性出血及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其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6.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膀胱肿瘤 电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刀、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联合应用电刀、超声刀为61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联合组),并与同期42例单纯使用电刀(刀组)及50例单纯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输尿管、膀胱、阴道损伤发生,术后无死亡病例及腹腔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55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辅助Miles术;手术游离时间平均(53.3±7.4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2.10±10.93)ml,平均清扫淋巴结(10.92±2.39)枚。3组患者手术游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刀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电刀、超声刀进行游离既可获得充分、干净的显露,亦可使解剖更精细安全、术中出血少、游离速度加快。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电刀 超声刀
  • 简介:自1991年我国大陆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已被大家公认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胆囊三角解剖变异较常见,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是LC的难点之一,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及原则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1995年至201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中医院共开展2512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电凝钩 技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术(transurethralvaporizationresectionofprostate,TUVRP)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3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VRP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0.6%)发生切综合征,3例(0.9%)前列腺包膜穿孔,8例(2.5%)术后出血,6例(1.9%)不完全尿失禁,1例(0.3%)永久性尿失禁,7例(2.2%)发生尿道狭窄,3例(0.9%)腺体残留再次手术。结论:TUV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良好,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凝联合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进行的76例经尿道凝联合后腹腔镜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实验组)与我院同期进行的80例联合经尿道切的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156例后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均全部成功完成,未出现死亡和重大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分期和肿瘤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组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6%和13.3%,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经尿道凝的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肿瘤细胞种植,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经尿道电凝
  • 简介:目的探讨脑双频指数(BIS)调控下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组)和对照组(II组),每组40例。I组通过调控七氟烷呼气末浓度(Etsevo)维持BIS值在40~60,II组维持血压和心率在基础值的±20%波动调控Etsevo,并监测BIS值。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BIS值、ETsevo、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结果I组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均高于II组(P〈0.05);麻醉维持期I组ETsevo低于II组(P〈0.05);I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都明显少于II组(P均〈0.05)。结论BIS调控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减少七氟烷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小儿 腹腔镜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七氟烷
  • 简介:目的通过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实时用NIM—ResponseTM肌监测仪监测盆底括约肌活动,了解控尿神经的分布,以便术中保护控尿神经,提高术后控尿效果;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控尿情况,评价实时监测技术在保护控尿神经方面的效果及意义。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2a-T3a纳入研究。将这些术前控尿正常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其中A组(神经监测组)利用NIM—ResponseTM肌监测仪对以上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盆底括约肌活动进行术中实时监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全麻,避免术中使用肌松药。接地电极接于上臂,探测电极置于肛门括约肌及尿道括约肌。术中在前列腺邻近结构处以神经刺激探针以最高5mA电流刺激和探测证实控尿神经在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周围行程及功能状态,通过避免凝破坏控尿神经邻近结构达到保护其免受损伤的目的。B组(非神经监测组)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比术前、术后拔尿管后24h、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控尿情况,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尿垫试验、膀胱镜检查。结果术后两组拔尿管后24h完全控尿率有显著差异(65.0%vs37.5%,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控尿率则无差异(80.0%vs75.0%,P〉0.05和92.5%vs90.0%,P〉0.05)。术后30d尿动力学检查证实80例患者前列腺部尿道控制带阻力消失,尿道闭合压正常存在,括约肌肌正常存在。膀胱镜见40例患者尿道括约肌结构存在,镜下括约肌收缩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盆底括约肌活动实时监测,对控尿神经的解剖及功能分布有较强的准确性,可加快术后控尿功能恢复。

  • 标签: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神经监测 神经刺激 尿失禁 控尿
  • 简介:目的:对比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tivevaporizationofprostate,PVP)与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prostate,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按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CNKI、CBM、万方、维普等文献资料库;手工检索中文泌尿外科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对比PVP及TURP治疗BPH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符合要求的RCT研究,共5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方面:PVP及TURP治疗BPH,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方面:与TURP相比,PVP手术时间较长[MD=28.97,95%CI(9.72,48.21)],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短[MD=-2.86,95%CI(-4.58,-1.13)J,住院时间较短[MD-2.32,95%VI(-2.79,-1.85)],术中输血较少[OR=0.08,95%CI(0.02,0.34)],术后尿道狭窄率无显著差异[OR=0.74,95%CI(0.27,2.07)]。结论:PVP与TURP均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与TURP相比,PVP操作更安全,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方面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