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50位病人。对于常规护理组的50位病人,施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普通镇静护理手段,对于康复护理组的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镇静之后病人生命体征指标改变和病人在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要显著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镇静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改变较稳定,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短,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性护理方式安全性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目标性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对于提高普外科护理水平以及优化护理管理的价值,观察其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本院普外科护士中选取15例,按照入职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职的7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不结合目标管理;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职的8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结合目标管理。比较两种方式下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文书填写规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沟通水平以及业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应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目标管理通过明确护理目的和工作细节来加强护理管理,并通过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规范文书的书写等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目标管理 普外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目标护理模式在改善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我院急诊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的98例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目标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目标组予以目标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目标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应急能力、风险评估、执行力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目标组护理满意度(95.92%)高于常规组(81.63%),差异明显(χ2=5.018,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目标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质量 目标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选取 2016 年 8 月 ~ 2017 年 8 月我院外科 诊治的 80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 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随机将其 分为观察 组( 4 0例)和对照 组( 4 0例)。对照组:采取 感染性休克传统治疗;观察组:采取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结果:( 1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2 )观察组患者心率、血乳酸水平、死亡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佳。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 感染性休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入职的 60 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 60 例护士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30 人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 30 人采用目标管理进行临床带教,在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新护士的带教效果。 结果:在带教半年后对两组新护士的带教情况进行对比,经过对两组新护士的综合考试评比可知,观察组新护士的综合考核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新护士考核情况相比其带教效果更加高效,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考核合格率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目标管理用于医院新 护士临床带教中能够明显提升考核成绩,获得更好的带教质量,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目标管理 新护士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栓塞患者康复治疗中目标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脑栓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目标护理。于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定量表(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住院时差异不显著,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出院3个月比对照组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护理应用于脑栓塞患者康复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外科诊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感染性休克传统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心率、血乳酸水平、死亡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佳。

  • 标签: 早期目标导向 感染性休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目标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目标护理,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锻炼依从性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干预前的Fugl-meyer评定量表( FMA)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实习带教是许多医护人员成为正式护士之前必须要经历的,通过带教可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而且通过带教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传统的代驾方式对于许多护理实习生来说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且在不同的科室当中,它所包含的知识点也是十分繁杂的,这样的话对于护士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实习护士来说,很容易就会感到困难。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分阶段目标教学在护理实习带教中开始应用起来。本来就对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从中间断目标教学的概念出发,对肾内科在传统带教方式下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带教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分阶段 目标教学 肾内科 护理实习 带教
  • 简介:摘要 :护理实习带教是许多医护人员成为正式护士之前必须要经历的,通过带教可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而且通过带教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传统的代驾方式对于许多护理实习生来说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且在不同的科室当中,它所包含的知识点也是十分繁杂的,这样的话对于护士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实习护士来说,很容易就会感到困难。在这样的基础之下分阶段目标教学在护理实习带教中开始应用起来。本来就对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从中间断目标教学的概念出发,对肾内科在传统带教方式下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分阶段目标教学在肾内科带教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分阶段 目标教学 肾内科 护理实习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阶段式目标培养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推拿科临床实习的护生100名,根据病区分为两组,总目标教学组共两个阶段带教,分阶段目标教学组共分3阶段目标教学,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评估两组目标达标率。结果在实习目标达成情况方面,总目标教学组护生目标达标率84%,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护生目标达标率98%,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护生目标达标率更高(P<0.05);在考试成绩方面,总目标教学组与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护生在基护操作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专科操作、综合技能和理论考核方面,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成绩更好(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使用阶段式目标培养模式,能够更好的达成实习目标,提高考核成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阶段式目标培养模式 护理学专业学生 临床实习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阶段式目标培养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在我院推拿科临床实习的护生 100名,根据病区分为两组,总目标教学组共两个阶段带教,分阶段目标教学组共分 3阶段目标教学,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评估两组目标达标率。结果:在实习目标达成情况方面,总目标教学组护生目标达标率 84%,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护生目标达标率 98%,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护生目标达标率更高( P< 0.05);在考试成绩方面,总目标教学组与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护生在基护操作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 P> 0.05),在专科操作、综合技能和理论考核方面,分阶段目标教学组成绩更好( P< 0.05)。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中使用阶段式目标培养模式,能够更好的达成实习目标,提高考核成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阶段式目标培养模式 护理学专业学生 临床实习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后患者的饮食控制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市总医院、第二医院、代谢病医院三个医院的糖尿病患者共计 693例作为研究对象,把这 69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 341例,实验组患者 352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在患者前来就诊或复查时对其进行糖尿病患者的常规健康宣教,并且记录好患者的电话号码,每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血糖监测情况。而对于实验组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与对照组一致的常规健康宣教和指导外,还需要结合每位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目标,每月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指导,将患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在患者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后对患者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血糖控制的信心和健康向上的信念。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教育之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 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将两组患者的以上糖尿病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接受了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 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以上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将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等血脂评价指标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饮食控制方法进行血糖的控制时,通过采用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实现血糖的更好控制。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个体化健康教育 饮食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对颅内压、脑氧供需平衡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氧摄取率。结果t4(脑硬膜切开后)、t5(手术结束后),研究组脑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较低。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择期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颅内压、脑氧供需平衡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脑氧摄取率,降低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