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34例皮肤科患者分为传统组与优质组,每组67例,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后,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皮肤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在放疗鼻咽癌患者皮肤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月6月期间在本院行放疗治疗的9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鼻咽癌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行鼻咽癌放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放射区域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结束后0级(17.02%)、Ⅰ级(29.79%)、Ⅱ级(31.91%)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7.02%、19.1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Ⅲ级(12.77%)、Ⅳ(8.51%)级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总发生率(82.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21.28%、93.62%),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期间皮肤护理中应用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护理,可有效降低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和损伤程度,且患者对该护理措施较为满意,临床应用可行性较强。

  • 标签: 放疗 鼻咽癌 皮肤保护剂 涂抹软膏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探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行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且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42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皮肤反应发生率是47.61%(20/42),痊愈率是100.00%(42/42)。结论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中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皮肤反应发生率并促进皮肤反应痊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2~2017.3该院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为43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并将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为(42.78±3.60)分、(43.64±3.78)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50.74±4.32)分、(50.67±4.60)分,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皮肤瘙痒症状的消退,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疮管理流程在重症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重症病人分为两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压疮管理流程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压疮发生情况、上报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压疮上报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病人皮肤护理中应用压疮管理流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患者 皮肤护理 压疮管理流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SD(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上肢皮肤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上肢皮肤缺损患者50例,其中应用VSD护理(观察组)28例,传统皮肤缺失行换药护理(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比率、疼痛程度及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分泌物培养阳性比率低、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VSD护理能明显缩短上肢皮肤缺损治疗疗程及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是一种有效处理上肢皮肤缺损的办法。

  • 标签: VSD皮肤缺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进行临床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份至2016年6月份期间我院1620例新生儿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其中2014年5月份至2015年5月份的8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5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的820例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性常规的皮肤护理,实验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致病原因进行分析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的种类构成产生了变化,两组护理投诉数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损伤行预见性护理,降低了新生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有效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患儿及其家属更加满意,降低了投诉率。

  • 标签: 新生儿皮肤损伤 临床护理 预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损害,采取相应的皮肤护理方法,减少患者透析期间的痛苦。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钝针穿刺产生的皮肤损害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钝针穿刺出现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有穿刺点渗血1例,内瘘周围组织感染2例,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皮肤症状有了较好的改善。结论动静脉内瘘采取钝针穿刺法,由于诸多因素会造成患者皮肤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和针对性的皮肤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钝针穿刺成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寿命。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穿刺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治疗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观察。方法:选取在 2014年 6月 -2015年 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 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查看组,每组患者各 50例。对查看组选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恢复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患者护理治疗模式之后,研究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97,5%,查看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70,00%,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查看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方式对患者护理治疗与医生对患者身体的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辅助的应用研究与探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合并皮肤感染 患者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患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但可以降低病患感染率及污染率,减少病患因每日多次换药造成的痛苦,同时还能够显著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 皮肤缺损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防治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害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颈部皮肤损害程度、损害例数以及损害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有18例出现颈部皮肤损害,且包含6例重度损害,观察组仅3例出现轻度颈部皮肤损害,两组损害程度及总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损害持续时间较短,对照组损害持续时间较长,且有7例损害时间大于7天。两组损伤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害的发生风险和损害程度,值得在气管切开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气管切开 颈部 皮肤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皮肤护理策略在降低住院新生儿皮肤护理问题的作用。方法将实施集束化皮肤护理策略的801例住院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实施集束化皮肤护理策略前的821例住院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皮肤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皮肤护理问题分别为32例和106例,实施集束化皮肤护理策略后新生儿皮肤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皮肤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皮肤护理问题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 集束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生儿10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母婴皮肤接触行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不同时间的体温以及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取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母乳喂养的时间优于对照组,体温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的护理,采取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维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58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90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