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联网背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并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4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院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PICC导管居家护理模式进行联合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返院维护费用及护理支出费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22.50%,P<0.05);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7.50%vs65.00%,P<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PICC导管维护居家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证研究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PICC置管安全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维护相关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实施该护理模式不会增加护理支出费用。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互联网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肥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我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的180例肥胖症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调查的180例同年龄段非肥胖症正常发育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由经专业培训的儿童保健医生采用统一指导语对本社区及所辖学校1~7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观察组肥胖症儿童看护人中以父母+祖辈看护为主(41.11%),对照组非肥胖儿童看护人中以父母看护为主(4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治疗时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的影响因素。方法:在肿瘤科选择110例静脉治疗患者,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诊断分期、静脉治疗周期、付费方式、经济条件、医生建议、选择则的输液装置等项目。结果:110例肿瘤患者中,75例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35例选择外周静脉输液装置,在输液装置的选择方面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建议、经济情况、付费方式、诊断分期和血管条件等。结论:实验数据表明,更多人选择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对于低收入人群,国家应该加大医疗报销比例,增加报销范围,让患者能选择更适合至深的治疗方式。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理解治疗原理,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

  • 标签: 静脉治疗 肿瘤 静脉输液装置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中运用耳挂式固定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留置胃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而观察组则运用耳挂式固定装置,比较两组运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滑脱率和皮肤受损率均较低,且美观度和舒适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留置胃管 耳挂式固定装置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后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分别为(81.95±19.60)步/min、(80.10±24.55)cm、(57.95±29.76)cm/s、(41.07±12.25)cm、(25.44±5.07)%明显高于传统组,患侧腿的支撑相、摆动相分别为(58.85±4.80)%、(41.19±4.86)%明显长于传统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下肢步行机器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脊髓损伤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徒手辅助平地步行训练,后组患者均接受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步长、双支撑相分别为(81.95±19.60)步/min、(80.10±24.55)cm、(57.95±29.76)cm/s、(41.07±12.25)cm、(25.44±5.07)%明显高于传统组,患侧腿的支撑相、摆动相分别为(58.85±4.80)%、(41.19±4.86)%明显长于传统组,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3.33%明显高于传统组77.78%,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装置对脊髓损伤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下肢步行机器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中药封包装置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以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叙永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原始中药封包装置和新型中药封包装置(专利号:ZL2019 2 2245338.4)进行操作。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烫伤情况及温度测试评分和主观感受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89.00%)相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0%)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烫伤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0%(P<0.05);与对照组(87.00%)相比较,观察组医护主观感受实用率(96.00%)明显较高(P<0.05),且观察组温度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新型中药封包装置应用于临床,能有效降低烫伤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实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中药封包装置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缺氧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概述,认识到人体免疫系统最主要的防御就是免疫的三道防线,其中任何防线中的成员出现了问题,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这也是千里之提毁于蚁穴道理融入医学的一个案例,具体是在免疫系统中呼吸道,肾脏和关键的炎症介质中去分析,高原缺氧给这些器官造成的危害,从而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此文为以后研究此类课题的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目前受到公共卫生组织的关注[1]。客观上,自然是一种物理特性或者非人为干预的发展过程,但在实践中,并不能排除人为的干预,如室内植物、街道树木、公园等,它们也遵循自然过程,当一个人通过照片或影视中观看自然元素时,也会体验到自然[2]。综上所述,虽然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参照物,但它也是一种主观体验[3]。

  • 标签: 自然环境 城市绿化 空气质量
  • 简介:【摘 要】分析PICC并发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CASI)的具体原因,以PICC并发CASI的原因作为依据对护理期间各种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优化和改进的护理措施,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以便为后期临床进行护理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CASI PICC 原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慢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固定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术中给药满意度、患者术后留置针保留满意度、术中管道堵塞发生例数、意外脱管发生例数、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牢固性、术中操作影响、意外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固定有显著效果,对于提高手术患者静脉输液固定有重大意义,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用于静脉留置针的二次固定装置 静脉留置针 意外脱管 固定
  • 简介:摘要: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也开始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生态化的居住环境是人们高度追求的一个目标,但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污染问题不断突出,这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生态问题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并为广大的城市居民创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就需要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先进技术设备与技术措施,结合综合管理工作,把城市中突出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加大环境污染防控力度,从根本上抑制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城市市容 环境卫生 管理水平
  • 简介: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在网络背景下,各单位管理档案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本文立足“互联网+”视角,进一步浅析医院档案管理问题,针对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所提出的策略能够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有利参考,支持医院做好的案管理工作,为促进医疗事业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标签: 档案 医院 “互联网+” 管理策略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疗体系内部的环境卫生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评估。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将这四年内进入我院接受传染类疾病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从每年的病案中利用随机抽签法,均抽取1000例。同时将该时段内患者在入院观察阶段院内感染现象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其与医院内部环境与卫生检测结果之间联系进行分析。观察常态化环境中的各个环节中的卫生检测结果、卫生检测合格比率与医院感染发生比率的联系、检测人数及其感染比率。结果:院内卫生检测结果与其感染比呈现负相关关系,卫生检测结果的合格比率越高其感染的比率越低。结论:环境卫生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存在一定的联系,加强院内卫生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院感染的比率,但这不表示环境卫生检测是影响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评价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照分析将60例颧弓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0例。实验组行发际线内小切口并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对照组1行发际线内小切口,使用常规钛板钛钉进行固定;对照组2行耳屏前切口,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术后从患者满意度、开口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四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术后6月开口度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临床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治疗颧弓骨折,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发际线内小切口 颧弓骨折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疫情防控期间方舱医院发挥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我国方舱室内环境现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我国方舱医院现状特点表现为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发展前景广阔。为此,本文从通风空调系统、病床间距与隔板高度、优化方案等方面重点分析,提出室内环境的改善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降低交叉感染与室内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 标签: 方舱医院 室内环境 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