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前不久,被称为"黑瘟疫"的埃博拉病毒还只在西非肆虐,如今全球已拉响"埃博拉警报"。埃博拉病毒为人所知已有38年之久,在非洲造成了至少3次大流行,造成数千人死亡,而此次卷土重来的"埃博拉病毒"被定性为"历史上最致命性的暴发"。就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尚未在非洲以外国家扩散,但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却在不断增加。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大流行 致命性 非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医院时的感染控制策略,从而防范流感的医源性传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某医院所收治的8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及疑似患者,并在诊断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以及防护措施。结果该医院所收治的86例确诊和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未发生院内感染,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也无感染病例产生。结论加强对患者的消毒和隔离、及时制定出应急预案的方案、监督并落实医院感染的控制力度,使得甲型H1N1流感患者能够得到成功治疗以及院感控制的强有力保证。

  • 标签: 甲型H1N1 流感 感染控制 防控策略中图分类号R7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60-01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自2003年以来因多发性骨髓瘤伴重度贫血多次住院输血治疗。输血前后均做HBsAg、抗一HCV、抗-HIV、抗-TP、HCV—cAg(2011年增加检测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假阳性
  • 简介:病毒性胃肠炎是急性胃肠炎的一种,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小肠炎症性病变。病毒性胃肠炎起病急,前驱症状不明显,突然出现呕吐,继之出现腹泻,每日十余次甚至更多,呈水样便或稀黄便,可有轻微腹痛、头痛、骨痛或全身不适。本研究采用思密达联合得舒特(匹维溴铵片,化学名:4-[(2-溴代-4,5-二甲氧基苯基)甲基]-4-[2-[2(6,6-二甲基双环[3,1,1]庚-2-基)乙氧基]乙基]吗啉溴化物)治疗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病毒性胃肠炎 思密达 得舒特 疗效
  • 简介:令人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今年自2月在几内亚暴发以来,已经迅速蔓延至利比里亚等其他3个西非国家,导致672人死亡,这是自1976年该病毒首次在刚果出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声明称,目前全球已有3000多人染上该病毒。专家表示,该病毒虽然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内分泌物传播,但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这使得全球防疫形势愈发严峻,一些国家开始通过关闭边境等措施严防埃博拉病毒。关于该病毒,你至少需要了解以下4件事。

  • 标签: 最致命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 埃博拉病毒 解读 空气传播 体内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可更好的降低致残程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中图分类号R1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7-01
  • 简介: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糖尿病小猪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痛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糖尿病小型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DCM)和通心络治疗组(TXL),以正常小猪作为对照组(C)。检测各组小猪的血糖变化情况。观察通心络对糖尿病小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通心络对糖尿病小猪的血糖无明显影响,但是可明显增加糖尿病小猪心肌血流。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猪心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通心络可显著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通心络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组织的功能,可能通过降低TGF-β1表达这一途径改善心肌纤维化状态,对糖尿病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通心络 糖尿病 小猪 心肌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药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毒性心肌炎并室性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口服稳心颗粒,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结果稳心颗粒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稳心颗粒 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显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0-01
  • 简介: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在世界范围内,5岁以内的儿童约95%至少经历过一次轮状病毒感染,其中约1/5患儿需上医院就诊,1/65患儿需留院治疗,1/293患儿死亡[1],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轮状病毒肠炎以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并可有胃肠道外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种真菌类微生态制剂,有文献资料显示,其能明显缩短急性腹泻病人的病程及住院时间[2,3]。本次研究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佐治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布拉氏酵母菌 疗效观察 佐治 婴幼儿急性腹泻 胃肠道症状
  • 简介:背景:对牙髓干细胞进行稳定高效安全的体外标记是示踪技术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牙齿再生体内研究的基础。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理想条件及方法,并确定其转染后是否保持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改良酶消化法获得大鼠牙髓干细胞,对其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进行鉴定,以感染复数为5,10,25,50和100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作用24h和48h,倒置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率和荧光强度,并对大鼠牙髓干细胞感染前后的克隆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牙向分化能力进行比较,评价感染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牙髓干细胞STRO-1和CD146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经相应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和成脂分化。当感染复数为50,作用时间为48h时,转染效率最高,荧光表达最强;感染前后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及细胞周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说明感染复数为50作用48h是慢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理想条件,且不影响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大鼠牙髓干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示踪方法。

  • 标签: 干细胞 分化 牙髓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83例。按年龄分为小于1岁组、1~3岁组、3~7岁组和7~14岁组。比较4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3例患儿中男57例,女26例。发热、颈淋巴大和扁桃体炎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阳性率分别是83.33%、41.18%和80.00%。肝大、脾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3%和21.57%。4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3~7岁组发生肝损害的概率高于其他几组。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EBV感染IM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存在差异。学龄前儿童肝脾大的发生率较高,WBC计数较高;3~7岁儿童肝酶升高的程度更重,肝损害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大黄煎剂(大黄30g,乌梅30g)治疗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肝衰竭诊疗规范1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使用大黄乌梅合剂结肠透析的实验组。统计分析治疗的不同时间(基线、2周)肝脏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及并发症发生差异性。结果中药灌肠配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及肝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

  • 标签: 中医灌肠 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脏功能 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12-01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法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法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探讨在腹壁切口疝模型中应用菌液污染的方式制备感染型腹壁切口疝模型的可行性和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的新型复合补片在污染环境下耐受感染的能力。方法入组60只实验,随机分为3组(20例),采用切除部分腹壁肌肉的方式制备腹壁切口疝模型,后用大肠埃希菌肠液局部污染诱导产生感染病灶,形成感染窦道后,行清创手术后分别以聚丙烯-脱细胞基质材料复合补片(实验组)、单纯聚丙烯补片(对照组Ⅰ)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对照组Ⅱ)进行置入操作,术后1-12个月观察补片感染情况并取补片及周围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χ2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各组在污染环境下耐受感染能力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期内实验组有1只出现补片感染,而对照组Ⅰ有8只出现补片感染,对照组Ⅱ有11只出现补片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实验组与对照组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8),实验组与对照组Ⅱ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2),病理检查示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的补片易于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感染补片细菌培养结果证实为大肠埃希菌。结论在细菌感染的环境下,相较于单纯聚丙烯补片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的补片耐受感染能力更强,单纯聚丙烯补片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耐受感染能力无明显差别,其内在的机制可能与组织易于长入及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感染 腹壁 复合补片
  • 简介:目的:研究免疫层析法(IC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IgM抗体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35例手足口病确诊患儿和44例排除手足口病诊断的患儿血清标本,采用ICA及ELISA检测EV71IgM抗体。结果135例手足口病患儿,ICA、ELISA检测EV7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48%(29/135)和20.74%(27/135);44例非手足口病患儿,ICA、ELISA检测EV71IgM抗体阳性率均为0.00%(0/44)。结论ICA或ELISA检测EV71IgM抗体阳性者均可确诊为手足口病,但检测结果为阴性者,不能排除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标签: 肠道71型病毒 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ENTEROVIRUS 71
  • 简介:【目的】通过慢病毒感染SW480细胞观察RNAi对细胞内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STAT3干扰质粒,与其它3种质粒共同转染至293T细胞中组装为STAT3-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流式测定病毒滴度后选择最适滴度感染SW480细胞并进行分选。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ting分析该慢病毒在SW480细胞中对于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说明制备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符合实验预期。该siSTAT3慢病毒感染SW480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SW480细胞凋亡比率增加,Real-timePCR检测发现慢病毒对于STAT3mRNA表达量的干扰效率为78.68%,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STAT3蛋白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STAT3-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能够有效干扰结直肠癌SW480细胞株STAT3表达。

  • 标签: STAT3 慢病毒表达载体 SIRNA SW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