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 2010年 1月至 2011年 8月我院的 43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来进行分析,围棋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 30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膀胱,对照组 13例患者接受电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有复发病例 9例,观察组的复发率是 30%,患者平均复发时间 9.4个月;对照组患者有 5例复发,复发率是 38.5%,患者平均复发时间 8.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 1年无瘤生存 24例, 3年无瘤生存 16例,对照组为 10和 6例,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效果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保留膀胱;肌层浸润膀胱癌;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中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的49例作为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中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可在临床中借鉴推广。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URBT)联合膀胱内卡介苗(BCG)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URBT联合膀胱内BCG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结果术后随访1年,其中4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2例出现肉眼血尿,2例出现全身流感样表现,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者治愈,均未退出治疗,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4.76%。结论TURBT联合膀胱内BCG灌注的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 标签: TURBT 膀胱内BCG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浸润膀胱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膀胱根治切除与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浸润膀胱癌患者中选取1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膀胱根治切除与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取回肠50cm,在其中部将其剖开缝制成“W”形,形成新膀胱,其两端各流出5cm肠管,形状类似兔儿,其与新膀胱组合一起呈现为兔头形状,在两侧兔耳部放置2根输尿管,且输尿管中未放置支架管或者双J管,回肠新膀胱内未留置造瘘管,使其尿道断端与新膀胱底部相吻合,并在新膀胱中留置尿管。对10例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0例浸润膀胱癌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手术时间在310~530min之间,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肠粘连情况,经相应措施干预后病情明显好转,均未出现尿漏、伤口感染情况。结论经临床相关研究证实,对于浸润膀胱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膀胱根治切除与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具有较优的效果,在临床上可行较高。

  • 标签: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 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浸润小叶癌不同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26个病灶)浸润小叶癌的临床,X线,超声及MRI表现。结果浸润小叶癌X线表现不规则肿块7例,分叶形4例,圆形、卵圆形分别为5例和4例,肿块伴钙化6个,阴性一例。结论浸润小叶癌常以浸润不规则肿块,不对称致密影及结构扭曲等常见,在X线上导致诊断困难,临床、X线、B超和MRI结合能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浸润性小叶癌 临床 影像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不同的灌注化疗方案的临床效 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12 月至 2017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 例接受尿道电切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灌注 ,研究 组在手术后 24h 内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 膀胱癌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 组的膀胱癌复发率为 10.0 % ,对照组的复发率为 46.7%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 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3 % ,对照组的为 43.4%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 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在 24h 内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治疗效果优于 常规灌注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癌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尿道电切术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道二次电切治疗T_1期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40例患者资料,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二次切除治疗法,实验组采用尿道二次电切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参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发生膀胱癌复发现象,参照组复发膀胱癌6例,实验组复发膀胱癌1例,参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x2=4.329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于T_1期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采取尿道二次电切治疗的方法,可减少膀胱癌复发率,此种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二次电切 T_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浸润乳腺癌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证实(病理学检查)为浸润乳腺癌患者57例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手术前常规对57例浸润乳腺癌患者实施相应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患者浸润病灶的具体情况,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弹性成像特征之间对比的病灶大小、脉管侵犯状态、淋巴结状态、Ki67与Her-2表达等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分与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Ki67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若存在硬度较高的乳腺癌现象,则病理学上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特征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合理建议并及时做出判断。方法对前来我科室进行治疗的10名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分析,结合其临床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等对其病理特征进行探讨,并从中寻找更为合理的诊治方案。结果在10名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患者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在38-57岁之间,肿瘤直径在1.5-5.0之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肿块组织的出现。在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后发现,患者肿块形状呈现不规则状态,边界模糊且回声较弱。其中肿块周围血流信号较强的患者5人;肿块点状钙化患者3人;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4人;乳腺钼靶肿块6人,肿块呈现不规则状态且伴有毛刺出现;细小钙化患者4人。在手术结束半年到3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有3名患者存在复发情况。结论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具有发病速度快、侵袭迅速、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调理等方法进行诊治。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临床特点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膀胱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TURB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2.50%,显低于常规组的17.50%(P<0.05)。实验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继发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浅表膀胱癌治疗中应用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并且具有较高安全,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TURBT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9例行PKRBT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出血量(39.67±5.87)ml及手术时间(30.01±6.19)min、尿管留置时间(2.86±1.02)d、住院时间(5.68±1.9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5.34±10.32)ml、(76.45±12.32)min、(4.61±1.43)d、(10.99±2.38)d(P<0.05);②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8%(P<0.05);③实验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相较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在膀胱肿瘤治疗中,安全更高,预后恢复更快,复发风险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浅表膀胱癌患者92例,经医院委员会审核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后,随机等分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观察各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与试验组相比较长,且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患者均无腹泻、脱发等并发症情况。结论针对我院浅表膀胱癌患者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降低复发率,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浅表性膀胱癌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浅表膀胱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浅表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统计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的手术用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浅表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切术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使用电切术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方式,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有无膀胱穿孔现象等。对患者进行灌注化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定期复查。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15-65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30.5±3.5)min。无膀胱穿孔现象和大出血或者中毒的并发症。进行1a的随访,有3例患者(6%)出现非原位置复发现象。结论电切术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患者复发率低。

  • 标签: 电切术 化疗药物 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表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需行膀胱内药物灌注以预防肿瘤复发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观察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进展情况及安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2年,其中丝裂霉素组和吡柔比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和1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膀胱肿瘤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组化学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77%和7.69%,出现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3.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以及尿道狭窄等不良反应。结论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对预防表浅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或进展的疗效相当,均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膀胱灌注。

  • 标签: 表浅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 吡柔比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实际临床适应症分析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采用回顾分析,随访一年的时间,观察采用TURBT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治疗随访一年,肿瘤复发有8例,其中有5例是原位复发,异位复发3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的有1例。采用TURBT治疗与同膀胱手术切除相比差异不大。结论TURBT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操作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的有效恢复率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膀胱肿瘤 电切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4例。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采取单一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每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重度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61例(95.31%)显著高于参照组50例(78.13%),研究组重度膀胱痉挛发生率1例(1.56%)显著低于参照组12例(18.7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尿道膀胱痉挛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重度痉挛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经尿道 膀胱肿瘤 电切术 膀胱痉挛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膀胱肿瘤伴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膀胱肿瘤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单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同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术后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及术后冲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术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这些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膀胱肿瘤伴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不仅效果良好,而且安全可行,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术后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平衡液膀胱扩张术治疗氯胺酮相关膀胱挛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6年02月6家医院共收治滥用氯胺酮所致膀胱挛缩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患者戒断吸食氯胺酮,灌注0.09%透明质酸钠平衡液扩张膀胱,每周1次共3次,首次灌注2倍于术前膀胱容量的平衡液,随后灌注量每次递增100ml。记录术前及3次扩张术后3、12个月时患者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PUF)、O'Leary-SantIC症状评分(ICSI)及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评分(QOL)和膀胱容量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3次膀胱扩张术,术中无大出血、膀胱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例失访,2例8个月后复吸,14例完成最少12个月随访。该14例患者扩张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时平均PUF分别为(20.4±3.6)、(11.5±3.1)和(13.2±3.3)分;ICSI分别为(13.6±2.8)、(7.7±2.3)和(8.2±2.5)分;ICPI分别为(10.6±2.6)、(7.3±2.1)和(7.7±2.5)分;QOL分别为(6.0±0)、(2.1±0.5)和(2.7±0.8)分;膀胱容量分别为(83±27)ml、(234±56)ml和(228±52)ml,所有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平衡液膀胱扩张术治疗氯胺酮相关膀胱挛缩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耐受好。

  • 标签: 氯胺酮 膀胱挛缩 膀胱扩张术 透明质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实际临床适应症分析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采用回顾分析,随访一年的时间,观察采用TURBT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治疗随访一年,肿瘤复发有8例,其中有5例是原位复发,异位复发3例,复发肿瘤细胞升级的有1例。采用TURBT治疗与同膀胱手术切除相比差异不大。结论TURBT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操作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术后的有效恢复率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膀胱肿瘤 电切术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