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检测波长420nm,结果:硫酸阿托品在2.5-2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γ=0.9980),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91%,n=5),结论:该法不受pH值变化及处方中其它成分的影响,简便,快速,准确。

  • 标签: 硫酸阿托品 酸性染料比色法 复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 药物含量测定
  • 简介:例1,女,36岁,因接触110℃硫酸镉液约15s,致深Ⅱ度烧伤80%TBSA.救离现场后清水冲洗10min,伤后5h入院.常规补液抗休克(尿量30~50ml/h),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锌糊剂.次日出现磺胺结晶尿及血尿,体温36℃,血白细胞44×109/L,中性0.97.创面立即停用磺胺药物,改用京万红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利尿,碱化尿液(尿量3000ml/d).磺胺结晶尿持续36h,血尿持续3d.第11d出现腹泻,为黄绿色稀水便,5~7次/d,每次200ml,持续2d.第15天频繁排血便,当日排14次,次日19次,每次100~500ml,为暗红色血便.血红蛋白由130g/L降至60g/L.留置胃管,应用止血药.1周内输全血6000ml,血浆800ml,血红蛋白升至120g/L.第25天,患者精神状态差,食欲欠佳,双眼黄染.实验室检查:黄胆指数35μmol/L,射浊12U/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447U/L.应用能量合剂及护肝类药物治疗22d后,肝功各项指标正常,全身情况改善.伤后55d,创面愈合出院.

  • 标签: 硫酸镉 化学损伤 并发症 多脏器损伤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为探索小檗碱对体液免疫系统的作用,本试验用硫酸黄连素观察其整体用药后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和IgG浓度的影响,用~3H—TdR掺入法离体给药观察其对小鼠B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硫酸黄连素可明显降低血清溶血素和IgG含量,显著抑制B淋巴细胞转化。提示硫酸黄连素可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 标签: 硫酸黄连素 体液免疫 溶血素类 免疫球旦白G类 淋巴细胞转化
  • 简介:硫代硫酸钠醇溶液临床用于皮肤脱碘,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其含量测定方法为'精密量取本品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持久的蓝色,即得。'在实际操作中,滴定至终点及以后均无蓝色出现。我们对此现象查找了有关资料,并做了相关实

  • 标签: 硫代硫酸钠醇溶液 含量测定 皮肤脱碘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以EclipseXDB-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34%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为流动相,以240m为检测波长,流速为1.0mi/min,柱温为20℃。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在0.4-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5%。结论该质量标准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硫酸新霉素滴眼液的质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 标签: 复方硫酸新霉索滴眼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急、危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病人死亡率并改善存活者心功能已为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 标签: 硫酸镁 非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尤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一2002年联合用纳洛酮、硫酸镁治疗HIE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合用 纳洛酮 硫酸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 简介:目的通过动态观察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硫酸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常规组。硫酸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25%硫酸镁8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匀速静脉推注,时间为15分钟。然后将25%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用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连续用7天。所有患者于入院6小时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硫酸镁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硫酸镁能够改善急性熏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 标签: 硫酸镁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S-100B蛋白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心肌梗死后早期静脉使用硫酸镁可望限制梗死面积、预防严重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是一种有希望的辅助治疗措施。多个早期的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证实,镁可降低死亡率,但是有一个大型的临床试验却证明其无效。目的根据起病时间(<6小时,6+小时)、是否使用溶栓剂、镁的用量(<75mmol,75+mmol),分层评价静脉硫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MEDLINE和EMBASE,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光盘以检出中文临床试验。所有数据库均从创刊检索到2002年前半年。选择标准所有比较静脉硫酸镁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管是否使用溶栓治疗,只要报告了起病后35天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语种不限。评价方法设计表格提取合格文献的资料。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治疗措施的分配方法、受试对象和研究人员是否采用盲法、选择性偏倚的控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同意见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咨询第三人。将检测发表偏倚、异质性和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比值比合成资料。

  • 标签: 系统评价 急性心肌梗塞 硫酸镁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