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串联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实验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56330例新生儿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串联技术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工作,并结合随访分析新生儿的综合情况。结果通过串联技术的筛查得出,本次研究对象中有572例阳性新生儿,其中包括38例确诊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的患儿,确诊率为6.64%,11例有机酸代谢异常(4例甲基丙二酸血症,5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羧化酶缺乏症,1例异戊酸血症、1例2-甲基丁酰甘氨酸尿症);20例氨基酸代谢异常(11例苯丙酮尿症、2例同型半胱氨酸缺乏症、1例精氨酸血症、5例高甲硫氨酸血症、1例希特林缺乏症);7例脂肪酸代谢异常(1例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3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3例原发性肉碱吸收障碍),并结合5-10个月的随访治疗,诊治率高达100%。结论采用串联技术干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临床效果显著,使用便捷,敏感度和准确率高,获得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串联质谱技术 新生儿疾病 遗传代谢疾病 筛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地西他滨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非极性的高效毛细管色谱柱为分离柱,FID检测器,外标法进行定量,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甲醇、乙醇、乙醚、二氯甲烷、正己烷和甲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2.08~802.11ng(r=0.9999)、50.70~1267.6ng(r=0.9999)、50.23~1255.7ng(r=0.9999)、6.064~151.6ng(r=0.9999)、3.03~75.64ng(r=0.9997)、9.07~226.73n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99.48%、100.2%、99.59%、99.89%、99.94%。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地西他滨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地西他滨 有机溶剂残留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 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硫酸异帕米星中的残留溶剂。方法 :样品溶于水 -二甲基甲酰胺 ( 7∶3) 溶液 ; 色谱柱为 DB-624( 6% 氰丙基苯基 -94% 二甲基聚硅氧烷固定液 ) 毛细管柱。结果 :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良好。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硫酸异帕米星中残留溶剂。

  • 标签: 毛细管气相色谱 硫酸异帕米星 残留溶剂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测中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出我院新生儿 ICU 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采用顶空气色谱在测定药品中环氧氯丙烷溶剂残留的实际效果。方法取一定量的所测定药品,加入到特定的顶空瓶之中,以环氧氯丙烷溶剂为内标,同一浓度条件下,在加热3min、5min、8min、12分钟进行样品测定,每个浓度3个样品加热时间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曲线,在60℃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5min后,取顶空气1ml进色谱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二氯甲烷和环氧氯丙烷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并且在顶空条件下,即上述条件下时效果最佳,符合临床实际检测指标的具体要求。结论使用顶空气色谱在测定药品中环氧氯丙烷溶剂残留的实际效果显著,该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在今后的药品测定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 环氧氯丙烷 溶剂残留 测定
  • 简介:目的对改良切开睑术的远期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方法以传统切开法的睑成形术为基础,结合Park法睑术式,保留切口下唇睑板前眼轮匝肌,并使之与睑板上缘形成牢固的黏连。结果本组共67例,术后随访1~1.5年,术后效果均较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此改良睑成形术保持了眼轮匝肌的完整性,术后消肿较快且无“台阶感”,睑形态自然,效果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 改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哮喘临床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串联雾化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我医院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共60例作为探讨的重点对象,分组方式选取随机计算机表法,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串联雾化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呼吸机串联雾化治疗,2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PaCO2显著降低,PaO2、SaO2明显升高,并且临床症状有更好的改善效果。实施统计学分析,2组间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存在,将分析价值提升。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串联雾化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成效,将临床症状显著的改善,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普及。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串联 雾化治疗 重症哮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应用的分支,是对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及安全性评价等重要内容进行分析。而离子色谱是利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离子进行可逆的离子交换,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色谱方法。基于此,文章就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 标签: 离子色谱 药物分析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酶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2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分型分为2组,急性心梗组、脑外伤组各125例,同期择取我院体检健康者125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液心肌酶检测,比较组心肌酶指标水平及心肌酶检测敏感性。结果急性心梗组、脑外伤组的CK、CK-MB、LDH、AST、α-HBDH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肌酶检测的敏感性高,提高急诊检验诊断率,可作为急诊检验项目之一。

  • 标签: 心肌酶谱 急诊 检验
  • 简介: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所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减代谢外科经历了漫长且艰难的发展过程,从被排斥到逐渐被认可,进而被广泛接受,整个过程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减代谢手术作为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方法,逐渐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并应用于临床.其手术适应证也在不断修订,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笔者回顾代谢外科近百年来发展历程。深入阐述减代谢外科理念的变迁。

  • 标签: 肥胖症 代谢综合征 代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心切面和血管切面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0例孕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血管及腔心对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观察,对检测出胎心异常的14例患者的血管切面、腔心切面声像进行分析。结果在胎心畸形的14例产妇中,血管切面异常者5例,占总异常数的35.7%;腔心切面异常者8例,占总例数的57.1%,有1例患者在其血管切面及腔心切面均发现有显著的异常声像。结论将血管切面及腔心切面用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四腔心切面 三血管切面 胎儿心脏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联合维超声在诊断胎儿肢畸形中的效果与价值,了解胎儿肢畸形的特点。方法对14000例孕妇的胎儿肢行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将胎儿肢体的标准切面图进行规范化存储;在二维超声检查中发现胎儿出现肢畸形或畸形不明显或姿势异常者继续行维超声检查。比较孕妇引产或产后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孕妇引产或生产后,共发现35例胎儿肢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共检出27例,诊断符合率为77.14%;漏诊8例,漏诊率22.86%。超声诊断畸形顺位分别为多指(趾)畸形、足内翻、短趾畸形、手或足姿势异常、手缺如、足外翻。多指(趾)畸形是产后发现漏诊最多的畸形类型。结论产前筛查胎儿肢畸形时应用二维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进行检查效果显著,而二维联合维的超声检查法则可大大提高胎儿肢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胎儿 四肢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同期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4例需进行眼部整容手术的单睑并伴内眦赘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7例),进而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1.89%更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2.97%,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73%(P<0.05)。结论对进行眼部整容的患者使用改良微创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同期睑成形术进行手术工作之后,患者单睑伴内眦赘皮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眦赘皮矫正术 重睑成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TKI目前已广泛用于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肿瘤样本可利用性和肿瘤本身的一致性仍是医生选择目标人群的难点。本研究通过使用MALDI-TOF技术分析NSCLC患者服用TKI治疗前后血清蛋白变化,旨在探讨可能用于预测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的血清多肽。方法收集49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TKI治疗前后自身配对的血清样本98份,即服用TKI治疗前及疗效评价为进展后所采集的外周血血清。所有入选患者共分为2组good组PFS>6个月;poor组PFS≤1个月。所有的患者对TKI治疗的最佳总疗效为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所有样本用弱阳离子微珠进行预分离后,在BrukerAutoflexTM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仪(MALDI-TOF-MS)上进行血清蛋白质检测。以ClinProTools(Version2.1)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分析整体49例样本治疗前后组自身配对差异多肽,两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得出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差异多肽峰16个。在good组的24例样本中,治疗前后组自身配对聚类分析得出两组数据交叉确认值94.44%,区别率95.45%均为最高。两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得出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差异多肽峰20个。Poor组的25例样本治疗前后组自身配对聚类分析得出两组数据交差验证值68.10%,识别率87.87%。后使用统计学软件未找到两组m/z在1,000Da-10,000Da范围内表达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多肽峰。结论本研究发现在PFS>6个月的good组中,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峰信号强度变化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在20个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的多肽峰,其代表的蛋白分子很可能与NSCLC患者产生TKI耐药或疾病进展相关。而PFS≤1个月的poor组,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峰信号强度变化并无统计学差异。但鉴于本研究的病例数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并检测分析并探索这些差异蛋白质的具体名称及具体的分子机制。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病人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危病人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型颅脑损伤413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例,格林巴列综合症2例,喉阻塞15例,双侧声带麻痹10例,外伤致气管断裂22例,气管异物7例,呼吸道烧伤12例,破伤风感染4例,狂犬病5例,甲状腺术后3例。术前立即予氧气吸入,备好吸引器、切包、吸痰管等抢救用物,并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与必要性,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如何配合,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为避免术中误吸呕吐物引起窒息,对择期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禁食禁饮4小时以上;备好吸痰管及头灯;备好碘伏,无菌敷料,缝合针、线;准备一小枕垫于患者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充分暴露气管,并且固定好头部,以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应配合医生及时清理痰液;手术结束后注意清点手术器械,防止缝合针等小器械遗留于手术术腔,检查插管是否通畅。术后给予吸氧、吸痰,定时更换无菌敷料,及时翻身拍背,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结果经过原发病精准治疗及精心护理,498例中,原发病治愈拔管出院356例,戴管出院15例,因原发病死亡127例,498例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作为抢救呼吸道阻塞患者的急诊手术,在危病人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手术期护理与手术同样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道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道的护理质量。良好的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在人工道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温度与速度的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