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用酶与直接离子电极检测血清钾钠氯离子。方法用真空促凝集试管采集静脉血液,离心机分离血清,取混合血清分别用酶和离子电极,对比重复检测20次,观察仪器及试剂的重复结果。取230例不同患者血清,包括30例有黄疸、溶血和高三酰甘油等血清,其中胆红素最高在45.8μmol/L以内,三酰甘油在6.0mmol/L以内,观察两种方法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超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用混合血清样本重复20次比较,钾钠氯各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份随机样本,包括黄疸、溶血和脂血等血清等样本,两种方法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呈直线相关。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钾钠氯均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关性,非重度黄疸、溶血和乳糜血乳糜等血清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钾钠氯 酶法与离子电极法 结果影响
  • 简介:家住辽南石碣村、现已86岁的黄阿婆在生命旅程中,总结出了“三不”养生,即:不闲着,不忌口,不抱怨。

  • 标签: 养生法 老年人 饮食习惯 体育运动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及三孔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孔及三孔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穿刺孔漏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穿破率、术中增操作孔率、取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方法穿刺孔漏气率、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膜穿破率及术中增操作孔率三孔组较优(P〈0.05)。结论单孔较三孔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微创及美容等优势,须在不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明晰该技术的潜力及应用范围,以达减少手术创伤和美容效果的医、患追求。

  • 标签: 单孔法 三孔法 后腹腔镜 输尿管 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高效液相色谱)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Dionex色谱柱C18(5μ,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结果诺氟沙星在0.20053mg?mL~2.0053mg?mL之间时出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达到99.85%,检测限达到0.005ng。结论HPLC操作简便、精准快速、重复性高,可以被用以有效控制诺氟沙星的质量。

  • 标签: 诺氟沙星 HPLC(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 简介:绕肝提拉最早由Belghiti提出,在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时采用止血钳插入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留悬吊带提拉肝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建立肝后隧道,其严重并发症是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本文对肝后隧道建立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技巧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医师在肝切除、肝移植及肝外伤等肝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绕肝提拉提供参考,旨在降低采用该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提高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标签: 肝切除 肝移植 绕肝提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能否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在17~33岁、孕周在37~40周、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无合并症,分为观察组(气囊仿生助产)和对照组(自然分娩)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产程缩短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各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缩短,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与凝聚胺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敏感性,以保障新生儿用血安全。方法收集104例ABO溶血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为阳性结果的新生儿患者标本分别与ABO同型的红细胞悬液进行微柱凝胶与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交叉配血相合率。结果104例ABO溶血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为阳性结果的新生儿患者中,微柱凝胶主侧阳性率为100%,相合率为0%;凝聚胺主侧阳性率为18.3%,相合率为81.7%。结论与凝聚胺交叉配血法相比较,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采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敏感性更高,对新生儿输血安全更有保障。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交叉配血试验 微柱凝胶法 敏感性 输血安全
  • 简介:探讨Millikan改良疝修补术在马鞍疝中的应用.分析我院应用Millikan改良法治疗的121例马鞍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手术时间为45.7min,术后出现尿潴留4例,阴囊水肿5例.术后3~6d出院.对101例患者随访1~3年,无1例复发.Millikan改良法治疗马鞍疝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下等优点.

  • 标签: 马鞍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Millikan改良法
  • 简介: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对高原康胶囊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采用AthenaC18-WP(5μm,4.6×250mm)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样品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高原康胶囊主成分归属及有关物质检查。

  • 标签: 高原康胶囊 主成分归属 有关物质 梯度洗脱法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大黄和大黄甘草汤样品中水解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相甲醇;B相1%冰醋酸溶剂系统,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5℃.[结果]本文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并比较大黄和大黄甘草汤中结合型蒽醌以及游离型蒽醌的含量,精密度、重复性以及稳定性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为97.39%~104.43%.研究结果表明大黄药材单煎或与甘草合煎样品中检测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5个共有峰,其含量分别为大黄中游离型蒽醌总量为(10.383±0.114)mg/g,结合型蒽醌总量为(7.315±0.082)mg/g;而大黄甘草汤中游离型蒽醌总量为(12.587±0.112)mg/g,结合型蒽醌总量为(8.299±0.054)mg/g,大黄单味药材相及与甘草配伍后样品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大黄甘草汤较单味大黄药材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显著提高,大黄甘草配伍促进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溶出.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黄 甘草 蒽醌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多联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2月份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多联用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多联用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普及和应用。

  • 标签: 中医多法联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单一鼻唇冠状切面与常规三切面加特殊切面在胎儿唇腭裂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90例胎儿唇腭部采用单一切面(鼻唇冠状切面组965例)和常规三切面(鼻唇冠状切面、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唇水平横切面)加特殊切面(常规三切面加特殊切面组2825例,经下颌或下唇斜冠状切面、矢状切面、经梨状孔硬腭斜冠状切面、经面颊部斜横切面)行产前超声筛查,并与出生儿颜面部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鼻唇冠状切面与常规三切面和特殊切面检查方法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单一切面与三切面加特殊切面超声扫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790例胎儿产前超声共检出唇腭裂畸形32例(0.84%,32/3790),其中鼻唇冠状切面组检出胎儿唇腭裂畸形8例(0.83%,8/965),出生儿颜面部检查证实唇腭裂畸形12例,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6.67%(8/12),漏诊4例,漏诊率为33.33%(4/12);常规三切面加特殊切面组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唇腭裂畸形24例,出生儿唇腭部检查证实唇腭裂畸形24例,产前超声无一例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24/24).产后检查证实唇腭裂畸形36例,发生率为0.95%(36/3790).32例唇腭裂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1)单侧唇腭裂14例,超声表现为上唇皮肤连续性中断(12/12),鼻孔塌陷和上牙槽突裂(12/12);上腭连续性回声中断12例(12/14).(2)双侧唇裂3例,超声均表现为上唇皮肤连续性中断,上牙槽突裂.(3)双侧唇腭裂2例,超声表现为上唇皮肤连续性中断,鼻孔塌陷和上牙槽突裂,上腭连续性回声中断.(4)中央唇腭裂1例,超声表现为上唇皮肤连续性中断,鼻孔塌陷,上牙槽突裂和上腭连续性回声中断.结论与单一鼻唇冠状切面检查比较,产前超声采用常规三切面加特殊切面有助于准确检出胎儿唇腭裂,尤其对唇腭部复合畸形胎儿的检查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唇裂 腭裂
  • 简介: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清热解毒软胶囊中绿原酸、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2%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栀子苷和黄芩苷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分别在0.01092~0.4368μg(r=0.9999),0.01020~0.4080μg(r=0.9999)和0.04256~1.7024μg(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7%,99.02%,98.70%,RSD为1.57%,1.42%,1.52%。结论本方法操作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清热解毒软胶囊的质量评价。

  • 标签: 清热解毒软胶囊 绿原酸 栀子苷 黄芩苷 HPLC
  •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对不同固定方式的单纯颧骨骨折(Zingg分类B类)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选择最佳的单纯颧骨骨折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螺旋CT扫描及相关软件建立单纯颧骨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MSC.Marc软件对模型进行应力分析。结果颧牙槽嵴一点钛板固定时,应力集中分布于钛板中部,三点(颧牙槽嵴、颧额缝、眶下缘)钛板固定时,应力主要分布于眶下缘和颧牙槽嵴处。一点固定时,骨折断端的最大相对位移是0.12mm,大于三点固定法。颧牙槽嵴一点可吸收板固定时,最大应力位于上缘钛板的中部,骨折断端的最大相对位移是0.0926mm。结论三点固定优于颧牙槽嵴一点固定.但后者是单纯颧骨骨折同定最简便的方法。颧牙槽嵴一点可吸收板固定可获得一点式钛板固定同样的效果。

  • 标签: 颧骨骨折 三维有限元 坚固内固定 可吸收材料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以"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双肾积水"收入本院。患者10年前因诊为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9.8℃,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腰痛腰胀,无咳嗽咳痰,无咳血,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医院检查,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分离

  • 标签: 输尿管末端 吻合口狭窄 球囊扩张术 全膀胱切除术 膀胱肿瘤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以及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0例确诊收治的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Cys-C以及BNP水平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ys-C以及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ys-C以及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活血利水能够显著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ys-C以及BNP水平,对于治疗CHF有较为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温阳益气 活血利水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浆胱抑素C 血浆BNP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评估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压缩患者。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A组为双侧对称等量骨水泥填充组,B组为双侧非对称不等量骨水泥填充组,各34例。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通过影像学观测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统计分析总体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非对称组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平均(8.01±1.77)分降至术后平均(2.9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平均增加8.1mm、7.8mm、0.2mm,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缘恢复率平均为59.1%、51.9%、29.3%,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平均10.29。,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对称组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总体骨水泥渗漏率为8.82%,远小于对称组骨水泥渗漏率(20.58%)。结论: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