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测中谱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出我院新生儿 ICU 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护理专科生对人文关怀内涵、意义的理解,探讨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方式。方法 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结果 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并能协调和病人的关系,关怀的内涵是理解、尊重和同情,关怀是以良好的业务能力为前提的。

  • 标签: 护理专科生 人文关怀能力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MHD患者,通过采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进行分析及访谈,以总结出影响MHD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具体因素,为后续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MHD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味觉异常、对相关知识缺乏认知以及心理因素三项。结论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限制液体摄入为MHD患者最难依从的一项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注重分析及总结影响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的原因,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以提升MHD患者液体摄入的依从性。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液体摄入量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胸苷激酶(TK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6月收住本院的肺癌患者50例,其中腺癌23例、鳞癌27例,门诊良性肺疾病患者50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TK1、Cy211、NSE、CEA水平及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TK1、Cy211、NSE、CEA检测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其敏感度分别为66%、58%、30%、23%,特异度分别为82%、86%、93%、89%。但是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血清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无差异。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结论TK1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较Cy211、NSE、CEA高,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在肺癌早期筛查及疗效检测。

  • 标签: 细胞质胸苷激酶 肺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转化糖电解与常用药物的配伍问题。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 2007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转化糖电解配伍问题的报道。结果 ①头孢曲松、头孢米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噻吩、头孢甲肟、洛美沙星、哌拉两林钠 /他唑巴坦钠、克林霉素可以与转化糖电解注射液配伍; ②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唑肟钠、阿洛西林钠、头孢地嗪、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噻利、夫西地酸钠、两性霉素 B、培氟沙星、氟罗沙星、阿奇霉素、炎琥宁、灯盏花素、痰热清注射液、丹参多酚盐、血栓通、血必净、卡络磺钠、多种微量元素、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奥美拉唑、呋塞米、亮甲菌素、帕瑞昔布钠不宜与转化糖电解配伍。结论 转化糖电解与多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较差,做为药物稀释剂使用时应谨慎。

  • 标签: 转化糖电解质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串联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实验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56330例新生儿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串联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工作,并结合随访分析新生儿的综合情况。结果通过串联谱技术的筛查得出,本次研究对象中有572例阳性新生儿,其中包括38例确诊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的患儿,确诊率为6.64%,11例有机酸代谢异常(4例甲基丙二酸血症,5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羧化酶缺乏症,1例异戊酸血症、1例2-甲基丁酰甘氨酸尿症);20例氨基酸代谢异常(11例苯丙酮尿症、2例同型半胱氨酸缺乏症、1例精氨酸血症、5例高甲硫氨酸血症、1例希特林缺乏症);7例脂肪酸代谢异常(1例极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3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3例原发性肉碱吸收障碍),并结合5-10个月的随访治疗,诊治率高达100%。结论采用串联谱技术干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临床效果显著,使用便捷,敏感度和准确率高,获得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串联质谱技术 新生儿疾病 遗传代谢疾病 筛查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羊膜间充干细胞(amniotilmesenehymalstemcells,AMSCs)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肾脏损害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A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AMSCs治疗组。处理后48h收集3组大鼠肾脏组织标本及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离培养的AMSCs传至第三代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均表达CD29、CD44、CD90、CD105,阳性率分别为96.4%、89.8%、94.2%、98.3%,而CD34阳性率为2.1%。单纯烧伤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高于假伤组(P〈0.05)。AMSCs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P〈0.05)。单纯烧伤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caspase-3、IL-1β的mRNA表达量高于假伤组的(P〈0.05)。AMSCs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IL-1β、caspase-3、TNF-α的mRNA表达量低于单纯烧伤组(P〈0.05);AMSCs处理组大鼠肾脏组织中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假伤组、单纯烧伤组(P〈0.05)。结论AMSCs可显著降低烧伤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减轻肾脏组织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可能对严重烧伤大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烧伤 肾脏 细胞凋亡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归脾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癌性恶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癌性恶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40例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分析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治疗前后厌食、失眠与汗出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明显(P<0.05);有5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为无效,占比12.5%,12例患者为显效,占比30%,23例患者为有效,占比57.5%;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零。结论归脾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癌性恶病效果明显,而且安全性更高,几乎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病情的缓解具有明显作用,可在癌性恶病的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归脾汤 艾灸治疗 癌性恶病质 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5例SCI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共46疗程,每次输注细胞1×106cells/Kg,1次/周,4次为1个疗程。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ASIA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IANR-SCIRFS),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35例患者中22例有效,有效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其痛觉、触觉、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9例有效的患者接受了2~3个疗程治疗,7例疗效有进一步提高。25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有效率达88%,10例完全性SCI患者均无效。治疗后个别患者出现头痛、腰痛或发热,均在1~3d内消失。随访45~114个月(平均84个月),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患者疗效稳定。结论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改善大部分不完全性SCI患者的神经功能,多疗程治疗有可能使患者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使用透明酸钠凝胶(HA)对预防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7年5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病人6032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HA组3020人(术前,将HA涂抹于手术区域的内皮粘膜及相应区域的腹膜上,术后再将HA涂抹于手术创面),对照组3012人(常规手术,且手术中不使用HA)。术后随访1周、3个月、半年,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周、3个月、半年HA组发生粘连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HA组初次手术、再次手术后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透明酸钠凝胶在术前术后涂抹于手术区域的粘膜、腹膜上,能够有效阻止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前超声 CHD 胎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骨髓间充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作用与机制。 方法: 于本院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3 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选取 66 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体骨髓间充干细胞治疗。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6.97% 、并发症发生几率 3.03% ;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 84.85% 、并发症发生几率 18.18% 。 结论: 应将 骨髓间充干细胞应用到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早期股骨头坏死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 脂肪间充干细胞( ADSCs)是成体间充干细胞,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因取材方便、不受伦理限制,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和自主更新能力,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ADSCs的低免疫原性使其能够调节 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本文就 ADSCs对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间充干细胞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将HL-60细胞株、Jurkat细胞株分别与人脐血间充干细胞(HUCMSC)建立共培养模型,并加用G-CSF、AMD3100单药或联合处理共培养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Annexin-V/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及总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HUCMSC共培养后HL-60细胞和Jurkat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减少,二者G_0/G_1期细胞增多;而加入G-CSF和AMD3100可进一步降低与HUCMSC共培养体系中的HL-60和Jurkat的细胞活力,破坏HUCMSC对HL-60和Jurkat细胞的抑凋亡作用,使2种细胞G_0/G_1期细胞比例减少,且2药联合时作用更明显。G-CSF可同时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蛋白和细胞内总CXCR4蛋白的表达,而AMD3100只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对细胞内总CXCR4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HUCMSC可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使G_0/G_1期细胞增多;而AMD3100通过降低白血病细胞膜的CXCR4表达、G-CSF通过同时降低胞总CXCR4蛋白和胞膜CXCR4蛋白表达来阻断CXCL12/CXCR4信号轴,减弱白血病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联系,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凋亡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弱其细胞活力,促进其凋亡,降低白血病细胞G_0/G_1期细胞比例,CXCL12/CXCR4信号轴在HUCMSC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AMD3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XCL12/CXCR4信号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器性精神障碍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脑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资料,按照临床不同医治方案分为2组,行单纯奥氮平治疗的42例设为对照组,行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5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ADL评分变化及安全性。结果对比医治前,两组医治后PANSS与ADL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降低的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脑器性精神障患者行奥氮平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及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奥氮平 多奈哌齐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血气分析仪在不同类别样本中钾、钠、氯测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66例住院患者同时采集肝素抗凝动脉血和无抗凝的静脉血,采用西门子RAPID

  • 标签: 血气分析 电解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气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单纯膀胱水扩张治疗,实验组54例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有52例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对照组有47例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实验组患者治疗后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明显低于对照组(29.3±1.7vs46.3±2.8),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酸钠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减少患者尿频、尿急、膀胱区胀痛等临床症状。

  • 标签: 膀胱水扩张 灌注透明质酸钠 间质性膀胱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复发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透明酸钠凝胶与简易形式的宫腔扩张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当中收治的60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分作常规组及联合组,两组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常规组患者术后接受上环与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需要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宫腔扩张与透明酸钠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宫腔粘连的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重度宫腔粘连复发的具体治疗中,同时给予患者简易的宫腔扩张以及透明酸钠凝胶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中重度 透明质酸钠凝胶 宫腔扩张 复发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