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了60例晚期下咽癌术后,利用胸状肌皮瓣移植、修复与重建下咽及颈段食道。通过分析手术操作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等,认为应用带蒂胸状肌皮瓣具有其它皮瓣不具备的优点,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 标签: 胸大肌皮瓣 下咽癌 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状皮瓣修复.结果71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采用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皮瓣的适应证.

  • 标签: 带蒂岛状皮瓣 修复 手部创面 适应证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跖底内侧状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以跖底内侧动脉为蒂的状皮瓣转移修复足底及近端足禽不同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皮瓣的长度5.5~9.0cm,宽度4.0~6.5cm。结果:1988年8月~2000年8月我科临床应用跖底内侧状皮瓣成功地修复足跟及足背创面22例,随访1~12年,足部功能及外形皆获得了满意地恢复。结论:跖底内侧状皮瓣角质层厚,跖腱膜内的纤维脂肪垫可以减缓震荡并提供稳定的负重结构,一期手术即可完成足跟、足弓背侧组织缺损的修复并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岛状皮瓣 组织缺损 临床资料 解剖学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指背侧动脉逆行状皮瓣在修复指腹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2000年~2002年,利用同指指背侧动脉逆行状皮瓣修复7例手指指腹缺损,其中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2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供皮区外观良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指背侧动脉逆行状皮瓣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侧 岛状皮瓣 修复 指端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指部皮肤缺损的修复近年来有很大进展。对伴有骨及肌腱外露的指背皮肤缺损,有报道用筋膜蒂状皮瓣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96年3月至今应用带蒂状筋膜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12例,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指背皮肤缺损 筋膜瓣 修复 筋膜蒂 指部 肌腱
  • 简介:  我院自2001年始设计并应用邻指指动脉顺行状皮瓣移位修复合并中末节指体缺损伴有肌腱,骨外露33例37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修复手指 动脉顺行 岛状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叶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对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失语,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其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叶胶质瘤可以进行全切除,没有或仅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

  • 标签: 岛叶 胶质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示、中、环指末节背侧皮肤血运是由掌侧血管分支供应,如果其指腹缺损用含两侧指固有血管神经的皮瓣推移修复,可能导致远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血坏死,而用含一侧指掌侧固有血管神经为蒂的侧方状皮瓣在屈指状态下向掌前侧移位修复,就可以避免这种并发症.在伸指锻炼中,指固有神经被延长,存留良好的感觉功能.自1996年至今,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示、中、环指指腹缺损9例12指,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岛状皮瓣 指腹缺损 临床资料 治疗 手术
  • 简介:目的:报道小腿后侧逆行状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4病例,共16个皮瓣,切取小腿后侧逆行状筋膜蒂皮瓣,皮瓣面积最小3cm×5cm,最大15cm×30cm.结果:13个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缘部分坏死,1例远端10%面积坏死,经清创换药愈合随访10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感觉满意.结论:小腿后侧逆行状筋膜皮瓣切取方法比较灵活、方便,血运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质地柔软,较薄,供皮面积,部位隐蔽,感觉恢复好.被称为皮瓣应用的一次飞跃.

  • 标签: 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 临床应用 组织缺损 应用解剖 手术方法
  • 简介:研究了Koch曲线(和修改Koch曲线)周长-面积关系和本文称之为第1类广义Koch曲线周长-最大直径关系,周长-凸壳周长关系失效的原因,计算了利用这些关系获得分维理论值和理论分维值时曲线周界所需达到的嵌套层次及初始图形和变量a的影响,对于本文称之为的第2类广义Koch曲线,无论其嵌套层次如何,由周长-面积方法和周长-最大直径等方法可获得分维理论值。

  • 标签: 分形曲线 Koch曲线岛 嵌套层次 分维测定 金属断口
  • 简介:目的:探索以耳后动脉枕支为蒂的耳后状皮瓣重建外耳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耳后动脉枕支走行投影线:在颧弓上缘水平线下方2cm。经乳突后缘垂直线前方约2cm相交作向上后与垂直线相交约40°斜线即是。以耳后动脉枕支为蒂。蒂宽约1cm左右,包括血管、浅筋膜和深部组织。皮瓣包括皮肤、浅筋膜及深部组织,其面积稍大于缺损部。于耳沟邻近缺损处作一隧道将皮瓣引至缺损部缝合固定。结果:共施术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一例并发外耳道狭窄。结论:耳后动脉枕支为蒂的耳后状皮瓣血供良好,是重建外耳道缺损理想的供体。

  • 标签: 耳后岛状皮瓣 外耳道重建 外耳道缺损 外耳道软骨部良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指背动脉
  • 简介:外伤性手指皮肤缺损临床常见,其中对于较大面积的全指腹缺损而指甲完整者,多采用腹部带蒂皮瓣、鱼际皮瓣、邻指皮瓣或足部游离皮瓣,前者需二次手术断蒂、治疗时间长,后者则需血管吻合、手术难度较大。而同一手指逆行侧方状皮瓣由于血管蒂长度有限难以采用。为此我们参考王进刚等法自2005年6月~2007年1月应用逆行邻指指动脉状皮瓣修复12例全指腹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邻指指动脉 指腹缺损 手指皮肤缺损 腹部带蒂皮瓣 鱼际皮瓣
  • 简介:mu趾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作用,修复mu趾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mu趾的创面可用植皮、传统带蒂皮瓣、邻趾状皮瓣及游离皮瓣等术式修复,但常由于这些术式各自的某些条件限制,如:局部无感觉,当摩擦、受压时易溃疡;皮瓣面积小,无法覆盖整个创面;需吻合血管,手术难度等,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1995年1月始,我们依据第1跖背动脉的解剖学特性,设计其逆行状皮瓣修复mu趾,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创面 动脉 修复 临床应用 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