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麦注射液结合西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还进行麦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西药联合麦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与控制心力衰竭,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而加以推广。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西药 心力衰竭
  • 简介:在医学论文中,常常用错“病死”和“死亡”,大部分论文是以“某病的死亡是百分之多少”出现,现将二者的区别分析如下:

  • 标签: 死亡率 病死率 应用 医学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与预防实践经验;方法使用中成药苏中牌蒲胶囊进行辨证分治和预防50例患者观察总结。结果经过治疗的临床病例均获取疗效;结论在肾病综合征中,苏中蒲胶囊的辨证施治疗效甚好。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苏中蒲参胶囊 治疗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保、农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方法从我院数据库中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医保、农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资料,对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等,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具体的影响因素。结果医保、农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性别等。结论为降低住院医疗费用,最有效方式就是缩短住院时间,这就需要采取好的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力度提高患者的恢复进度,同时在宏观层面上,监控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及加快费用改革的力度等。

  • 标签: 医疗保险制度 住院医疗费用 住院天数 费用改革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早期乳腺癌手术的治疗中采用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2年7月收住我院的68例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根治手术30例和乳手术38例,将术后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好转出院后进行随访5天,乳组的优良达92.1%,根治组的优良达60.0%,乳治疗患者术后美观性较根治组较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美容效果均较根治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正>安步乐克(化学名:盐酸沙格雷酯)是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循环改善剂,是日本进口、国家医保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病变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红细胞过滤速度、改善侧支循环等特点。诺思泰(化学名:阿加曲班)是新一代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可迅速改善高凝状态,缓解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缺血状态,是日本进口产品。为了总结和评价安步乐克与诺思泰的临床疗效,总结更好的用药经验,三菱制药(广州)有限公司与《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举办安步乐克与

  • 标签: 安步乐克 盐酸沙格雷酯 思泰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外科 凝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麦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辅佐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50人,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吸氧、积极控制心衰病因、诱因和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ACEI或ARB、正性肌力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试验组加用麦注射液40mL,联合治疗组加用麦注射液40mL和黄芪注射液30mL,每天一次静滴,14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试验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48%,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辅佐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更能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衰模型,观察加味附颗粒对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模成功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心肌线粒体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加味附颗粒低剂量组、加味附颗粒高剂量组及附汤组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加味附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心衰大鼠心肌SOD、CAT活性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结论加味附颗粒能够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发挥其抗氧化损伤的作用,进而发挥改善心衰临床症状的作用。

  • 标签: 心力衰竭,加味参附颗粒,过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为因素剖宫产上升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的方法.方法收集整理广东省水电医院2012年6月创办孕妇学校加强孕期教育前后1年(2012年1~12月)剖宫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2年1~6月创办孕妇学校前剖宫产为45.74%,2012年7~12月创办孕妇学校后剖宫产为38.43%.结论创办孕妇学校,做好产前宣教,减少因非医学指征而实施的剖宫产,从而降低剖宫产.

  • 标签: 孕妇学校 降低 剖宫产率
  • 简介:背景:SOD1-G93A转基因小鼠是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经典代表性疾病模型动物,然而对于这种转基因小鼠在种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系退化现象却少有报道。目的:研究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在种过程中出现的种系退化现象。方法:通过比较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模型SOD1-G93A转基因小鼠在种过程中不同代间的怀孕胎数、产仔数以及子代鼠中雄性和阳性小鼠所占得比例分析该转基因小鼠种过程中生育能力的变化,并比较不同代间小鼠的起病时间、生存期以分析该转基因小鼠在种过程中发病情况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第3,6代小鼠与第0代比较,其怀孕胎数、每胎产仔数、每只产仔数等均显著下降(P〈0.05),且第6代小鼠中有一半以上雌鼠无法受孕。其子代鼠中雄性小鼠以及阳性小鼠所占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是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6代小鼠与第1代比较其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分别推迟了6.37d(P=-0.004)和9.67d(P=0.0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显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在种过程中存在生育能力下降、发病及死亡时间推迟等种系退化现象。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基础实验 肌萎缩侧索硬化 转基因小鼠 疾病动物模型 种系退化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取石在治疗胆囊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腹腔镜下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的患者有严格的入选标准,通过随访了解腹腔镜下胆取石术优点和不足。结果10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取石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或切除胆囊,手术时间(82.0±10.0)min,出血量在(26.0±12.0)ml。结石在1-32枚不等,共取出结石238枚。出院前切口一期愈合,全部患者出院前超声检查胆囊内无残余结石,肝功能正常。98例患者术后门诊或电话得到随访,随访90.7%,随访时间3个月~4年,其中3例患者于手术后1年、2年后胆囊结石复发,复发3.1%。结论经腹腔镜胆取石术简单、安全、有效,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腹腔镜检查 保胆取石
  • 简介:股骨下段内侧入路进行骨肿瘤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下段肢术的一个常用入路。其目的是:第一,避免肿瘤继续发展造成合并症;第二,让患者能够继续行走、保证生活质量;第三,控制疼痛。(一)骨肉瘤的解剖部位完整切除肿瘤,包括15~20cm股骨下段、胫骨上端以及部分相邻的股四头肌。通常经膝关节内切除。(二)体位和切口患者仰卧位,患侧臀下垫个沙袋准备取髂骨。备皮、消毒整个患侧下肢以及腹股沟和骨盆,铺单。暴露腹股沟以备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保肢 入路
  • 简介: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肛术中的实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双吻合器低位直肠前切除肛手术.全组均肛成功,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1.9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2.25%),切口液化2例(2.25%),直肠阴道瘘1例(1.12%),吻合口漏3例(3.37%),局部复发5例(5.62%),无肛门失禁、吻合口出血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可极大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双吻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胆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50例,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行腹腔镜内镜微创胆手术治疗。结果50例患者有1例胆囊息肉可疑恶变而转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其余4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内镜微创胆手术。患者手术时间60-100ml,术中出血量25-80ml,住院时间7-11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发生胆漏、胆管炎、胰漏、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2-60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患者均没有发生胆道狭窄、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B超检查显示其胆囊收缩功能均良好,患者的消化功能良好,身体营养状况良好,没有出现于胆囊相关的消瘦现象和体质下降现象,没有出现胆囊息肉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内镜微创胆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临床优势,在治疗胆囊息肉的同时还保留的患者的胆囊,不会造成由于胆囊切除后导致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内镜 微创手术 保胆 胆囊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我院在2008年09月至2010年06月收治的产科孕妇有2932例,在这些孕妇临床的信息和资料中,其中247例患者都有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出现异常的现象,而且程度不一样,被确诊为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有20例,非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有227例,对于孕妇的孕龄、高血压、流产史、尿蛋白、三酰甘油、D-二聚体、围产儿、年龄、孕产次数、病史、血压、胆固醇、血红蛋白、新生儿体的质量以及胎儿死亡做比较,并且采用Logistic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妊娠合并的急性肾损伤发生是68%,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高血压和先兆子痫。患有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孕妇妊娠年龄比非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孕妇妊娠年龄要大,(p<0.05),而且高血压发生要远远高于没有患病的一组(P<0.05),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舒张压、尿素氨、收缩压、血肌酐、尿酸要远远高于没有患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新生儿体的质量以及Apgard的评分是5分和1分的患者比例,比没有患妊娠合并肾损伤的患者的比例要低得多,(P<0.05)。Logistic通过回顾分析的结果得知孕妇的血压、年龄以及高血压的病史是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是68%,患者胎儿死亡是13.6%,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危险因素指的是孕妇的血压、年龄以及高血压的病史。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发病的原因就是因为高血压和先兆子痫,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发病因素很复杂,而且病情很严重,导致胎儿的死亡颇高,应该尽快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并且针对发病的原因做到及早预防。

  • 标签: 妊娠合并 急性肾损伤 发生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所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4例产妇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在住院过程中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结果B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明显高于A组产妇;该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A组产妇;该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A组产妇;该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产妇;该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明显优于A组产妇和新生儿;两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对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可以使产妇的自然分娩显著提高。

  • 标签: 产科 人性化护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对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45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变成阴性,11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探析病例淋巴结转移变化情况以及三年、五年生存。结果56例胃癌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为18.9%,结果分析发现肿瘤大于3厘米的胃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概率要高于肿瘤大小不超过3厘米者。出现浸湿至黏膜下层者出现淋巴转移概率也明显高于内层黏膜患者。淋巴结转移成阳性者其三年、五年生存(74.9%、61.8%)明显低于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者(93.9%、90.7%),P<0.05。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概率随着肿瘤浸湿深度增加而升高,特别是浸湿至黏膜下层患者,而淋巴结转移成阴性预后较好于呈阳性者。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