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湖北省麻城市泌尿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及构成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泌尿结石患者 580例,使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其结石成分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男 378例,女 202例;中年人结石例数最多,为 283例; 上尿路结石例数与下尿路结石例数,分别为487例与 93例;结石成分 以草酸钙结石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5.34%;其次为碳酸磷灰石,达到 12.58%。 结论 泌尿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为主,患者以中年男性多发,结石发病部位主要为上尿路结石。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分析 草酸钙 碳酸磷灰石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讲述护理见习对医疗学生的影响,阐述了医疗学生进行临床护理见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 标签: 护理见习 医疗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2015年 5月 -2018年 5月共 126例感染患者进行感染监测。结果: 12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 126例,尿路感染最多,而年龄、性别和手术都是影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减少侵入性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降低泌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共126例感染患者进行感染监测。结果12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126例,尿路感染最多,而年龄、性别和手术都是影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减少侵入性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降低泌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钬激光治疗泌尿结石的效临床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到2018年9月收治泌尿结石患者120例,对其行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114例患者的单次碎石成功,达到95%,手术时间为半小时~2小时,住院时间为3天~15天,所有患者均无肾盂、输尿管、气胸、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提高了一次性碎石的机率,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加快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减少了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钬激光 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泌尿系统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CI)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但往往是不受重视的,但是这是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第一步,泌尿系统疾病常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许多患者称之为“难说”,这是影响SCI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继发性感染、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脊髓损伤59例,其中一些患者进行了早期的泌尿外科治疗,包括早期膀胱功能检查、间歇性导尿和泌尿系统日记建立。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泌尿系统管理 临床康复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钬激光治疗泌尿结石的效临床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3月到 2018年 9月收治泌尿结石患者 120例,对其行钬激光碎石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 114例患者的单次碎石成功,达到 95%,手术时间为半小时~ 2小时,住院时间为 3天~ 15天,所有患者均无肾盂、输尿管、气胸、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采用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提高了一次性碎石的机率,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加快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减少了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钬激光 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离退休教工的死亡原因,为预防、控制疾病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死亡率、年龄分布、死因顺位、死因构成以及不同性别构成的差异。结果:前四位死因顺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肺部感染、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男性死亡年龄显著高于女性( P<0.05),主要集中在 81-89岁年龄段;其次是长寿老人 90-99岁年龄段,男女死亡年龄有明显差异( F=5.11,P<0.05)。结论:该校离退休教工平均寿命高于北京市普查人群,老龄化严重。

  • 标签: 离退休教工 死因顺位 死亡率 死因构成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离退休教工的死亡原因,为预防、控制疾病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死亡率、年龄分布、死因顺位、死因构成以及不同性别构成的差异。结果:前四位死因顺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肺部感染、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男性死亡年龄显著高于女性( P<0.05),主要集中在 81-89岁年龄段;其次是长寿老人 90-99岁年龄段,男女死亡年龄有明显差异( F=5.11,P<0.05)。结论:该校离退休教工平均寿命高于北京市普查人群,老龄化严重。

  • 标签: 离退休教工 死因顺位 死亡率 死因构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延伸服务在预防泌尿结石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延伸服务,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规范服药率、合理饮食率、结石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遵医规范服药率、合理饮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结石患者施行护理延伸服务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同时还能预防或降低其结石复发几率。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泌尿系结石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 n=70)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 1:1比例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排石汤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为 97.14%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与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泌尿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可提高碎石排净率,不良反应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碎石排净率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80岁以上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仅接受支持治疗和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24例患者FAB分型M2型10例(41.7%),M4型7例(29.2%),M5型4例(16.7%),未分型3例(12.5%)。22例(91.0%)患者合并基础疾病。13例接受减低剂量化疗和或地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8例(61.5%)获得PR及以上的缓解。接受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周,显著高于支持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周)(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WBC≥50×10^9/L、ECOG评分≥2和接受支持治疗为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80岁以上急性髓白血病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的患者半数以上获得PR及以上的疗效,且较支持治疗有更长的生存期。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病人 地西他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结石患者( n=70)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进行 1:1比例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排石汤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碎石排净率为 97.14%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与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泌尿结石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可提高碎石排净率,不良反应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碎石排净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尿液培养阳性的632株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3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94株(62.3%)。革兰阳性球菌158株(25.0%),真菌80株(12.7%),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达50.1%和49.6%;屎、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达78.7%和53.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达76.1%,呈现对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细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结石患者疼痛的影响,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诊泌尿结石患者7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护理方式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和焦虑质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质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的得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泌尿结石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使患者治疗满意度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泌尿结石系患者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