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剩余羊水量与母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66例,依据分娩前羊水指数均分两组,即实验组(羊水过少组)和参照组(羊水正常组),最后对两组孕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调查后分析可知,实验组经阴正常分娩率(30.3%)同参照组(69.7%)比对明显较低,实验组剖宫产率(69.7%)同参照组剖宫产率(30.3%)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从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来看,实验组较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若剩余羊水量较少会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临床需加以关注。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剩余羊水量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通过对微量泵工作原理、常用药物泵入方法的介绍使临床医护人员对微量泵的正确使用有一定认识。

  • 标签: 微量泵 使用
  • 简介:【摘要】了解各类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防止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地发生。 【关键词】 镇静催眠药 ; 注意事项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有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 1镇静催眠药的分类根据使用的年代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镇静催眠药通常分为三代。  1.1 第一代镇静催眠是指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有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在 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巴比妥类药物作为安眠药曾经风行一时,也确实发挥了相当不错的疗效。可是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和巴比妥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较严重的副作用,如成瘾性大和可导致肝脏、肾脏、骨髓抑制及皮疹等副作用,致使巴比妥类药物于 2000 年被淘汰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现在巴比妥类药物只用于控制癫痫、抗惊厥、静脉麻醉及麻醉前给药。   1.2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于 20 世纪 60 年代应用于临床后,迅速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认同,目前该类药物仍是安眠类药 物主导产品。苯二氮卓类药物品种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有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哒唑仑等。    1.3 第三代催眠药物现已陆续上市,现在国内上市的有三种,即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这三种药物化学结构不同,和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也不同,但它们都有明显的催眠作用,其特点是该类药物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于苯二氮卓类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成瘾性小的特点,并且半衰期短,因此不会产生次日的“宿醉”现象,适合应用于入睡困难者和有病理基础的失眠者及考试前应急性失眠者。  2 应用镇静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2.1 不能用酒送服安眠药 酒精会让大脑皮层快速兴奋,这与安眠药镇定大脑的作用背道而驰,因此抵消了安眠药的镇定催眠效果。过量的酒精还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精对中枢神经初为兴奋,后为抑制作用。而安眠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2.2 半夜醒来最好不要追加安眠药,极可能带来抑制呼吸和抑制大脑神经等严重后果。   2.3 安眠药原先有效,后期“失效”,很可能是因为人体产生了耐药性,遇此情况应适当让医生指导增加药量,或者改用另一种安眠药物。   2.4 失眠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人或间断失眠的人,吃安眠药最好采取间隔服用法,也就是吃一个星期后停药两天;如果还是睡不着再重新使用。还可以采取中草药配合治疗,尽量把安眠药用量和副作用减到最低。   2.5 长期使用安眠药,尤其使用安眠药剂量较大者不能突然停用。突然停药反应会非常痛苦的,有时会引起某些精神疾病复发。减药前最好取得主诊医生同意和指导,不要私自随便增减药量。    2.6 长期使用安眠药者最好每 3 个月检查肝肾血象情况。    2.7 短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2 周,长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3 个月。    2.8 对于顽固性失眠者,目前主张短期、间断和交替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镇静催眠药,总原则是要因人而异,视病情类型而定。催眠药应该短程、间断性应用,无论是正确了解失眠的病因和病情,还是正确制定和准确执行药物治疗方案,都离不开病人的合作,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防止药物的依赖性和滥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开具的西药药剂处方1500张,统计药剂合理应用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而后再抽取1500张西药药剂处方,对比管理前后合理应用情况。结果管理后的合理用药率为89.67%,较管理考核前的70.53%,管理后明显高于管理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药药剂合理应用直接决定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一定要严格管理,由此规范用药,并稳定医疗市场。

  • 标签: 西药 药剂 合理使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科示范病房创建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016年1月份——2016年8月份内科各科室收治的患者150例为本次对照组,同时选取2016年10月份——2017年8月份内科各科室收治的患者140例为本次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创建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治疗相关知识调查评分,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3%,较比对照组86%的满意度有明显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示范病房创建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评分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增加,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科 示范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儿科的抗生素有效使用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 -2016年 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儿 78 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抗生素进行常规使用和督导使用,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关注。

  • 标签: 儿科 抗生素 有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联合应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回顾性采集本院 2014年 4月 ~2015年 3月开出的西药药方 1600张,集中整理出西药联合使用的药房总数,并记录西药联合应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西药联合应用不科学状况根据比例顺序排序,分别为不良配置、剂量不合理、用法不合适、重叠用药。不良反应现象根据占比顺序排序分别为过敏、无力、呕吐、皮疹、水肿、晕眩、恶心、头疼、发热、睡眠不好。结论:临床医治上联合应用各种西药能够时间早日康复,可是西药联合应用未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会造成其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临床方面医生对联合用药认知全面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率。

  • 标签: 西药 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对监护仪最常出现的问题和维修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养建议。

  • 标签: 维修 保养 监护仪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静脉制剂安全使用的风险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年中药静脉制剂安全的分析,寻找对策。结果:中药静脉制剂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中药静脉制剂应用知识的缺乏等原因,是中药静脉制剂临床安全使用的隐患。结论:通过分析中药静脉制剂安全使用的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对策,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中药静脉制剂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中药静脉制剂 临床用药风险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儿科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300例儿科患儿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院内儿科患儿近2年在抗生素上的使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等为主,使用方式主要是联用抗生素和静脉给药,也出现了一些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临床现象。结论在儿科患儿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工作经验。方法:将 100例患病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选择手背和头皮静脉作穿刺点置静脉留置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新生儿手背置留置针比在头皮置留置针速度快。结论: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新生儿静脉通道应优先选择手背。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通道 静脉留置针 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院门诊儿童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6年8月-2016年10月出院的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物的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4例出院患儿中有52例应用抗菌药,使用率达96.30%,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66.6DDDs,涉及5大类19种,其中单用50例(92.59%),二联4例(7.41%),无三联及以上用药,药物敏感度试验及病原学送检率为76.3%。结论抗菌药使用率过高,使用强度偏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甘露聚糖肽可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诱导胸腺淋巴细胞产生活性物质,升高外周白细胞数量、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在临床上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复发性疱疹、疫苗无应答等疾病。本文综述前期研究,分析甘露聚糖肽高频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合理性使用 高频
  • 简介:摘要氧源是保证中心供氧系统提供高质量氧气的重要因素。医院集中供氧方式包括氧气钢瓶经汇流排、液氧贮槽流经汽化器、变压吸附制氧设备三种。本文从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安全性、噪声、氧纯度等方面对三种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液氧供氧具有明显优越性。

  • 标签: 医院中心供氧系统 氧气钢瓶 液氧 制氧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使用健康教育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内科进行资料回顾,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抑郁、焦虑分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抑郁、焦虑分数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分数更由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消化道内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有患者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科 健康教育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骨科患者使用弹力袜的现状,以帮助护士对使用医用弹力袜的患者更好地进行护理。方法对100例骨科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5%患者感觉穿医用弹力袜不舒适,穿着时感觉皮肤瘙痒的占27%;51%的患者不能正确穿着弹力袜,其中穿着中有褶皱的占41%,穿着中有滑落的占23%,穿着中有松散的占17%,穿着中有折痕的占33%。结论骨科患者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医用弹力袜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指导患者舒适正确的使用医用弹力袜是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骨科患者 医用弹力袜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冒药的使用情况,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50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感冒药的使用情况,展开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存在不合理使用感冒药情况,占总人数的9.33%,以上患者存在重复用药,不按时用药,以及滥用药的情况。结论我院门诊感冒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对相应的措施进行采取,提升感冒药使用的合理程度以及安全性。

  • 标签: 感冒药 副作用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