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

  • 标签: 射血分数保留 心功能不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都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将其中的依那普利药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各40例,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整体疗效,规避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疗效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作用,以及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的影响。方法:以前瞻性分析形式,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住NICU的40例早产儿进行分析,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2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纳入A组,将20例非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纳入B组。其中A组出生后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每剂间隔1日,连续服用3剂,B组实施常规的系统监测。统计两组心脏血流动力学、合并症发生率。结果:出生1日后,A组心率、脉压、左心输出量大于B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严重感染率、NRDS以及BPD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复杂,且合并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早期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可调节动力学指标。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混悬液 左心室射血分数 血流动力学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资料纳入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12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干预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情况,均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管紧张素(AngⅡ)、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情况较干预前得到显著好转,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能使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荐使用。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老年射血分数下降 心衰患者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诊的6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在双盲法下分为2组,31例/组,对照组接受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将两组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1024.14±908.54)pg·ml-1、LAD(39.63±3.14)mm、LVESD(56.15±3.21)mm和LVEF(48.64±5.55)%优于对照组(1565.26±989.65)pg·ml-1、(41.46±3.60)mm、(54.24±3.14)mm、(45.69±5.4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托伐普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托伐普坦片口服进行治疗,后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托伐普坦 联合 射血分数下降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