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广泛存在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体内置管及长期入住ICU病人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药物治疗是对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早期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具有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

  • 标签: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性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性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辛酸联合钴胺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60例 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应用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硫辛酸联合钴胺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糖尿周围神经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比较 ,观察组 98.75%优于对照组 63.75%(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相比,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针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临床价值高,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调节机体不适,改善患者生活水平,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甲钴胺 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具体进展,推动临床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指的是除了表皮、毛发、床之外,真菌直接侵犯人类体内的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黏膜所致使的感染。这几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现象与日俱增,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21世纪以来,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等免疫性缺陷的患者数量愈来愈多,以及一部分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有非常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称:在患者接受心肺移植、肝移植、这类手术后,感染深部真菌的人几率要更大。实际上,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患者较为严重疾病基础的患者身上,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整体的预后性较差、死亡率非常高。

  • 标签: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 临床应用 实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盐酸二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计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行门冬胰岛素联合二双胍治疗和单纯二双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更平稳,妊娠结局更好,Cys C和HCY指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 妊娠期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钴胺治疗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灸联合钴胺治疗糖尿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针灸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二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收的62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药物二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药物阿卡波糖进行干预,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判断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 使用二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在治疗2型糖尿的临床中,效果非常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显著减少低血糖的出现。

  • 标签: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真菌、细菌检测皮炎湿疹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48例皮炎湿疹病人,将其划分至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病人48例,归于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真菌、细菌的监测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炎受损位置、健康位置的真菌细菌检出率分别是66.67%(32/48)、33.33%(16/48),前者检出率比后者检出率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真菌 细菌 检测 皮炎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阿卡波糖、二双胍治疗2型糖尿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二双胍治疗组)、观察组(n=37,阿卡波糖和二双胍治疗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二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利拉鲁肽+二双胍治疗2型糖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就诊患者78例,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微炎症水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微炎症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在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 ,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诊治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80 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采用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钴胺和依帕司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 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 ,明显高于对照组 82.5%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 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数据相似,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 右中正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明显更佳( P<0.05 )。 结论: 在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采用钴胺、依帕司他和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物三联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症状好转,药物安全性好, 给药简单易被患者接受, 值得推广。

  • 标签: 甲钴胺 依帕司他 马来酸桂哌齐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双胍、加减消渴方联用对2型糖尿气滞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气滞血瘀证患者10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用二双胍,研究组加用加减消渴方。组间对比血糖指标控制结果、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同(6%vs6%),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二双胍、加减消渴方联用可更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不会引发更多不良反应。

  • 标签: 二甲双胍 加减消渴方 2型糖尿病 气滞血瘀证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运用达格列净和二双胍治疗的作用和对糖脂代谢的改善效果。方法 抽选的患者均属于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联合使用阿卡波糖联合二双胍,观察组联合使用达格列净和二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BG、HbAlc、BM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达格列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二双胍对妊娠期糖尿血糖控制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妇产科住院的1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之间,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实施胰岛素进行治疗,联合组65例则增加二双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HbA1c、FPG、2hPPG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 二甲双胍 血糖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患2型糖尿的几率逐年上升,并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关于2型糖尿的临床研究课题较多,其中包括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方式等内容。在2型糖尿的治疗上,存在药物治疗以及注射治疗等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治疗2型糖尿,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阿托伐他汀和二双胍缓释片对2型糖尿的治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二双胍来治疗2型糖尿,需要加强对上述两种药物的研究力度,认识2型糖尿以及阿托伐他汀、二双胍缓释片,这样便于进一步的提升2型糖尿的治疗效果。因此,文章重点对阿托伐他汀和二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的进展进行研究,突出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从而更好的应用阿托伐他汀、二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治疗 进展
  • 简介:硝哒唑原为抗阴道滴虫药,故又名“灭滴灵”.它同时对贾氏虫和阿米巴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以往的药物手册中都将它列人抗寄生虫药,据资料介绍,1962年首次发现该药有抗厌氧菌的作用,并且是一种广谱抗厌氧菌药,它疗效确切.除口服外,还能外用和静脉点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抗厌氧菌的基本药物,中国药典1985年版正式将其列为抗厌氧菌的药物,

  • 标签: 厌氧菌感染 甲硝哒唑 首选药物 首次发现 灭滴灵 抗厌氧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表现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性的相关研究,从而提出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组肺结核患者,人为的随机分组,将人数分为相等的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真菌培养以及药品测试,分析真菌的运行情况和耐药特性。结果: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最高的器官是呼吸道,占比70%,主要表现为真菌的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各个占比分别为62%、12%、18%。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收患者年龄、机体素质、住院治疗天数以及治疗措施等要素的影响。本次关于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送检痰本共500次,病原菌为320株,细菌为240株,真菌为60株;其中60株真菌中包括了4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20株霉菌。据研究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很多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结论:肺结核真菌感染者的发病机理在于呼吸道,主要的病因就是因为病原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切实的降低真菌的抗药性从而提升疗效。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真菌感染 临床特点 耐药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表现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性的相关研究,从而提出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组肺结核患者,人为的随机分组,将人数分为相等的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真菌培养以及药品测试,分析真菌的运行情况和耐药特性。结果: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最高的器官是呼吸道,占比70%,主要表现为真菌的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各个占比分别为62%、12%、18%。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收患者年龄、机体素质、住院治疗天数以及治疗措施等要素的影响。本次关于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送检痰本共500次,病原菌为320株,细菌为240株,真菌为60株;其中60株真菌中包括了4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20株霉菌。据研究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很多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结论:肺结核真菌感染者的发病机理在于呼吸道,主要的病因就是因为病原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只有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切实的降低真菌的抗药性从而提升疗效。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真菌感染 临床特点 耐药性研究
  • 简介:摘要:口腔作为人体消化道的起始点,口腔的卫生、健康等将会影响胃肠道的健康。鹅口疮是婴幼儿人群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真菌感染性口腔疾病,极易引起真菌性胃肠炎。进而对患儿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威胁,为此,本文将对小儿鹅口疮继发真菌性胃肠炎的临床诊疗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小儿 鹅口疮 真菌性胃肠炎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