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8年 6月 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术式,张力疝修补组选择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等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 P> 0.05;张力疝修补组效果、生活质量、手术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等指标、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 P< 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实施张力疝修补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应用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将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 4组, A、 B、 C、 D组, A组患者剂量为每天 100mg, B组患者剂量为每日 200mg, C组患者的剂量为 300mg/d, D组患者的剂量为每天 400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以及撤药出血情况。结果: A组撤药出血率为 80.00%, B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 84.00%, C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 96.00%, D组患者撤药出血率为 100.00%, p< 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但是组间差异极小,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 C、 D组, p< 0.05。结论:对于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患者,采用低剂量的孕激素效果也较高,同时不良反应的和撤药出血率也较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孕激素 不同剂量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保护助产护理,对保护助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 100例,时间: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分别予以会阴保护法助产、保护助产护理,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对组间的会阴疼痛评分、会阴 3度裂伤发生率、产后并发症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会阴疼痛评分、会阴 3度裂伤发生率、产后并发症率均比对照组更低, P均< 0.05,指标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产妇的产后并发症率,减轻会阴疼痛感。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无保护助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6月 期间接诊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73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 37例患者接受张力补片修补术,对照组的 36例患者接受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较好,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和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补片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 92例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初产妇分为研究组 46例和对照组 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段,给予研究组保护助产护理,并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为 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9.57%, P< 0.05。研究组初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4.78%, P< 0.05。结论: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保护助产护理,不仅能保护会阴组织,而且能降低产后病发率,值得在产科临床中着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保护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保护接生技术的应用与分娩结局。方法:将 2016年 1月 -2018年 2月 100例分娩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分娩组施行常规分娩,干预组应用自由体位分娩配合会阴保护接生技术。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平均产程的时间、产妇的产后 2小时出血毫升数、产后 24小时的出血毫升数;干预前后 SAS以及 SDS量表评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分娩组, P< 0.05;干预组平均产程的时间、产妇的产后 2小时出血毫升数、产后 24小时的出血毫升数优于常规分娩组, P< 0.05;干预前两组 SAS以及 SDS量表评分相近, P> 0.05;干预后干预组 SAS以及 SDS量表评分优于常规分娩组, P< 0.05。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分娩组,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娩组, P< 0.05。结论:自由体位在分娩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 应用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积水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3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 106例积水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53例(传统开放手术)与观察组 53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造瘘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住院时间、造瘘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方法可有效改善积水肾结石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价值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积水肾结石的有效性。方法:选择 2017 年 1月 -2018年 10 月 80例积水肾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开放式手术方式组选择开放式手术方式,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组选择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分析手术的出血量和操作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应激的相关监测指标;并发症。 结果:治疗前两组生理应激的相关监测指标相似,

  • 标签: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无积水肾结石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创正压通气,分析临床改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急诊患者,其均诊断为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6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创正压通气干预,分析治疗改善成效。 结果: 从 临床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治疗有效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3.3% ,( 28/3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6.7% ( 26/30 ),以观察组治疗更优。 结论: 采用 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情,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良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治疗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 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 n= 40)与观察组( n= 40),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且 PaCO2、 PaO2指标改善效果优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行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有明显效用,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患者均接受创呼吸机治疗,对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护理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肺功能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梳理该类型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护理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用力肺活量、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优于护理前( p<0.05),护理满意度为 96.88%( 62/64)。结论: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在于重视综合性和规范性,针对并发症、患者体征做好监测,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使用创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9月在本院治疗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 122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 61例)以及对照组( 6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创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呼吸衰竭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 采取常规治疗联合 创正压通气法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法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 29例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于 2014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入院,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应用于观察组( 15例)治疗中,将呼吸兴奋剂治疗应用于对照组( 14例)治疗中。对比治疗后对动脉血气指标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且为观察组较高,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 PaO2、 PaCO2以及呼吸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联合,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 ]慢阻肺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兴奋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创呼吸机自动加水和手动加水湿化效果对比。方法 以 150例使用创呼吸机治疗的患儿为研究主体,都选自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0月住院期间,按照患儿入院治疗时间,采取单双号方式,将其平分为每组各 75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自动加水,后者采用手动加水,对比两组气道分泌物改善有效率、缺水率、感染率、加水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率。 结果 观察组有效 38例,好转 36例,无效 1例,有效率 98.67%,对照组有效 26例,好转 39例,无效 10例,有效率 86.67%,观察组气道分泌物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缺水率、感染率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加水时间( 11.23±3.18) min,少于对照组( 22.34±6.45) min( p< 0.05)。结论 针对采用创呼吸机治疗患儿,采用自动加水效果比手动加水好,自动加水气道分泌物改善更佳,且缺少率少,感染率低,血氧饱和度下降率低,加水时间短,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自动加水 手动加水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 2014年 11月 -2019年 2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88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44)与对比组( n= 44),分别实施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指标(手术时长、出血量、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手术时长、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 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探究组显著低于对比组( P< 0.05)。结论 将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均具一定疗效,但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更低,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治疗安全,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 2014年 11月 -2019年 2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 88例,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44)与对比组( n= 44),分别实施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指标(手术时长、出血量、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手术时长、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 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探究组显著低于对比组( P< 0.05)。结论 将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均具一定疗效,但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术中出血量更低,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治疗安全,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成人腹股沟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肌松气管插管应用七氟烷吸入与七氟烷复合不同剂量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12月在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儿童患者 102例进行对照研究, 34例予以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者划入研究一组, 34例应用七氟烷复合 2mg/kg丙泊酚者划入研究二组, 34例应用七氟烷复合 3mg/kg丙泊酚者划入研究三组,统计不同时段三组 MAP和 HR的变化以及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结果:研究一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研究二组及研究三组( P<0.05),研究二组和三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与同组诱导前比较,研究一组插管后 1min的 MAP、 HR水平更高,研究三组插管前即刻的 MAP水平更高( P<0.05);与同组插管前即刻比较,研究一组插管后 1min的 MAP、 HR水平更高( P<0.05);其余时段,三组组内和组间同期比较均未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肌松气管插管能够高效抑制插管反应,整体效果优于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吸入麻醉 复合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临床检验作为医院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疾病治疗期间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做好了患者临床检验的工作,才能为患者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有利于为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因此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需要提高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视。但是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患者进行的检验工作出现了质量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以期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