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运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中的疗效。方法:观察对象择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1月在我院就诊的 80例 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 40例,常规护理)、实验组( 40例,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 95.00%)优于对照组( 72.50%), P<0.05。结论:在 COPD护理中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患者认可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近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应用及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及单盲法的临床设计方案,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产后产妇 30例作为观察组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与同期我院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产后产妇 30例作为对照组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 ,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并比较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的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力积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为( 5.41±0.75) d,对照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为( 8.39±0.21) d,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观察组产妇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治疗之前两组产妇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力积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力积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后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应用效果 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对新入科规培护士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在2019年3月-2021年10月时间段内,随机抽选60例本院重症医学科新入科的规培护士,将其分成2组,30例给予传统教学的对照组,30例给予以反馈机制为基础进行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的观察组。评估两组规培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分等评分组间相对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 ( MNs ) 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 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动作观察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动作观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 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动作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 ,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FMA) 和 Barthel 指数 ( BI ) 分别评定 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 ADL能力 ,同时计算 3组患者治疗 4周后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的差值 ,并进行组间比较。组内康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治疗 4周后 , 3组患者的 MBI 和 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动作观察组上肢 FMA评分分别为 (37.93±3.08)分、 (35.35±6.09)分、 (46.534±5.58)分 ,BI评分分别为 (60.20 ±4.75)分、 (59.87 ±5.30)分、 (74.07±6.56)分 ,与组内治疗前及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4周后 ,观察组各项评分与纽内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点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基于 MNs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 动作观察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