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 [1] ,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 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 10min 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 )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 3 )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4 )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 [2] 。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 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 [3] 。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 [4] 。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与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 [5] 。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 1 】 冀琨 .34 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下旬版 ),20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 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为实施防护提供依据。方法观察记录 156例 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及导管移位的情况,分析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 PICC导管发生移位者 28例( 17.9%),其中外移 20例( 71.4%,外移 1-3cm者 15例、 3-5cm者 3例、> 5cm者 2例 )。体内回缩 8例( 28.6%,回缩 1-2cm者 6例、回缩 2-4cm者 2例)。结论 PICC导管发生移位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固定不牢、护士操作不规范、皮肤过敏、瘘道形成、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须掌握正确管道维护方法,防止管道移位,方可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 导管移位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要求,并探究分析其成效与进展。方法:我院从 2018年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对于 2017年度急诊护理中的风险问题,加强了急诊意识与护理培训,制定了一系列的急诊风险流程与规范手段,将取得的成效以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风险发生几率进行对比总结,并对比前后护理技术的满意度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汇总数据分数进行比对。结果: 2018年度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后,相应的风险发生几率降低,同时风险管理施行后整体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展开急诊的护理风险分析,可结合具体的原因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效,提升整体急诊护理的效率。

  • 标签: 急诊护理风险 原因 护理风险管理 实践 成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2月之间 收治的门诊手术室患者并发生晕厥的30例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所有事件中患者晕厥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因素分析寻找护理策略,优化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分析与后续的患者观察沟通,了解到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为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反应、心源性晕厥、药物副作用、情绪因素、其他因素。相对的强化患者心理素质、缓解患者疾病痛楚、更换患者的体位、布置适宜环境、进行基础健康教育等方式并结合以上的原因进行药物干预,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果。结论:门诊手术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有多种,应结合患者的就诊记录,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规律,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分析晕厥的因素并对症下药,可综合优化护理效果。

  • 标签: 门诊手术室患者 发生晕厥 原因分析 护理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坠床结果的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 通过对两年来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伤害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防范措施,以减少对老年心内患者造成疾病外的伤害。 结果 老年患者病情改善、自理能力轻度依赖,夜间如厕是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 结论 让老年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中来,以减少因自理能力提高而坠床跌倒的风险也提高,对患者造成疾病外的伤害。

  • 标签: 老年患者 跌倒坠床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 健康体检者晕血症的原因及 分析影响因素 。 方法 采取一般资料问卷, 选 取 201 8 年 1 月~201 9 年 5 月 60 例来我院接受 体检时发生 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 进行调查 。 结果 体检者的 性别、年龄 、 职业 、 机体状态 及当时的环境因素均可造成患者抽血时发生晕针综合症。 结论 医务工作者要重视对 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 的护理 , 加强观察,及时对症处理 并 有效 预防发生抽血晕针综合征。

  • 标签: 健康体检 抽血晕针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非洲务工人员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采用 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研究表明, 2017年 7月- 2018年 12月期间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的人次数达到 821人次,占全院就诊人次数的 77.8%。呼吸内科常见病中上呼吸感染高举榜首,最高达到 509人次,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61.9%,其次排名第二的是急性支气管炎,达到 271人次,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61.9%。结论:非洲务工人员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 ]非洲务工人员,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预防措施。 方法 抽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于急诊科室、 ICU重症科室、手术科室和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 84例,将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的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将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对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对应预防措施进行解决的护理人员纳入实验组研究范围,对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进行把控。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意外针刺伤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及时对护理中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有利于减少针刺伤出现的概率,提升治疗与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护理人员 意外针刺伤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同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痛苦、环境不适应、舒适的改变、焦虑恐惧、昼夜颠倒、药物影响等,其中疾病痛苦、环境不适应、舒适的改变为主要原因,其所占比例均超过 50.0%,结论 及时发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才是减少老年疗养员睡眠障碍的根本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体居民医疗费用日益增长,如何有效调节、控制整体居民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已成为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难题,医保支付作为调控整体医疗费用、分担人们就医负担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医疗行业水平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由于医保支付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因此,单纯依靠医保支付并不能实现医保控费政策效果,应结合医院的发展确定医保支付相关标准、质量要求、范围等,运用医保支付方式在有效调控整体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推动医疗深化改革。本文具体阐述医保控费政策对于医院发展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医保控费 医保支付 医院发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100例 2017年 4月 -2018年 2月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保守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神经介入组则采取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 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介入组疾病疗效、病情好转时间、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 NHISS评分值、生活质量评分值相比较常规保守组更好, P< 0.05。神经介入组和常规保守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P> 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缩短疾病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介入疗法 脑血管疾病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2014年 1月 -2019年 9月我院收治的 Bennett骨折患者 26例临床资料,其中新鲜骨折 22例,陈旧性骨折 4例。入院后均试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其中 4例拒绝手术, 22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复查 X线, 2周拆线,石膏固定 3-4周,术后 4-6周复查 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术后根据具体情况 5-6周取出克氏针,随访并指导功能锻炼,以拇指外展、对掌功能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26例患者,保守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约 6周,功能评定:良;手术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约 6-8周,优 17例,良 2例,可 1例,优良率为 95.00%。其中恢复较差 1例为陈旧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欠佳。结论:治疗 Bennett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Bennett骨折 改良克氏针 复位内固定 优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