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预检分诊退换问题发生原因,总结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1月-2015年3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退换2671例次,占8.80%(2671/30340),前瞻性分析,分析科室、时间分布。在发现退换后,指导患者对象填写调查表格,综合分析记录在案的退换原因,统计分析换原因。结果外科占10.33%(285/2759),内科8.65%(2386/2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看当日门诊患者人数越多,退换率越高,最高日退换率13.35%(126/944);从具体的原因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候诊时间过长20.74%、人员失误18.57%、改换专家17.00%、预检分诊失误13.85%、未预检9.40%、信息差错9.21%、医生临时未到7.00%,其它中包括接诊医师建议转、医保原因更换、复诊医师未接诊、病情变化等。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退换原因较复杂,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引导,使了解挂号的流程、提高自助终端使用效率、鼓励预约、对停留者提供心理支持、规范专家的管理,规范管理,提高信息通畅率,提高预见分诊能力。

  • 标签: 门诊 预检分诊 退换号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北京0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与患者依从性。方法本社区门诊就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64例,患者中轻度高血压80例,中度高血压84例,予以北京0降压治疗1年,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显效70例,有效84例,无效11例(其中3例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停服),总效率93%。结论北京0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价廉物美,患者依从性良好。

  • 标签: 北京0号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表在门诊全预约就诊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实施全预约就诊模式、建立个性化表等加以分析和总结,并对效果加以评价。结果随着个性化表的建立及全预约就诊模式在我院的铺开,兼顾城市患者及农村患者的就医习惯,多种的预约方式,方便了患者就诊,缩短了患者及陪人的非诊疗的等待时间,缓解了候诊区人群拥挤现象,优化了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结论全预约就诊模式的实施,个性化表的建立,有效控制了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节省了患者大量的就诊等候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的拥挤现象,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环境,提高了服务质量,使医院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更趋合理,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 标签: 个性化号表 门诊 全预约 就诊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平台公众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基础上运用微信发布信息的方式告知患者。于患者出院当日调查其知识掌握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微信公众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微信公众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Y型静脉留置针在血细胞分离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18Y型静脉留置针对40例行血细胞分离术的患者进行两侧肘部静脉穿刺。结果穿刺成功率100%,采血过程顺利,疗效达标。结论18Y型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减轻疼痛,病人自我感觉全舒适,值得在血细胞分离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术 Y型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选择56例异位妊娠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则增加使用宫外孕Ⅱ方治疗,各28例。结果对比两组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有显著缩短(P<0.05)。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宫外孕Ⅱ号方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方对中风(急性期)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调脂稳斑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4组,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方治疗组50例,复方脑络通治疗组50例,中风1方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方治疗组使用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方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复方脑络通治疗组使用复方脑络通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中风1方治疗组使用中风1方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检测治疗前后四组血清中IL-6、INF-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复方脑络通治疗组、中风1方治疗组比较,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方治疗组血清中IL-6、INF-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论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方治疗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C-反应蛋白的表达以及改善脂质代谢有关。

  • 标签: 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 中风急性期 炎性反应 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