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不同雾化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ICU行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雾化位置分为三组,A组位于气管导管处,B组位于湿化出口端,C组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比较三组的气道雾化疗效、雾化前后气道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C组气道雾化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雾化后气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雾化位置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对气道的疗效最佳,能有效缓解气道症状,促进呼吸功能的早期改善,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炎 呼吸衰竭 有创呼吸机 不同雾化器位置 气道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救治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收集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无创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无创呼吸救治COPD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呼吸衰竭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1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医疗信息进行整理,并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对入院患者以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名)与观察组(61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FEV1值为73.17±10.02(%),FEV1/FVC值为65.38±9.2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与3.3%,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高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改善率为86.7%,对照组的护理总改善率为66.7%,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也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高龄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督导呼吸训练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病例纳入时间段为2015年2月~2015年11月,入选患者均为我院住院部收治肝切除术患者,共60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奇偶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3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联和督导呼吸训练。以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检出值作为观察指标,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检出值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导呼吸训练对肝切除术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促进呼吸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肝切除术 督导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几种不同通气方法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无创呼吸机下的ST+V模式、S/T模式的通气干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应激表现,以及与呼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ST+V模式干预后,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ST+V模式值得在临床该疾病的治疗中,加强应用,病患的应激反应可以获得显著的减轻,呼吸功能逐步恢复至正常。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通气模式 应激反应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取于本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先住院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其进行一般护理,将后住院的45例患者作为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对其实行护理干预,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护理组45例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45例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要比一般护理好,且护理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大大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在呼吸内科中。

  • 标签: 呼吸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及其危害进行了简要地介绍,阐述了睡眠无创呼吸机的发展和分类、其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原理,对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3种机型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最后介绍了睡眠无创呼吸机发展的一些新技术。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无创呼吸机 持续正压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把综合护理应用于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衰病人中,探讨其对护理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衰病人80例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在PaCO2、PaO2基本符合正常人的水平,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病人舒适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病人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类病人的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整体护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2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的20名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8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0例;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17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诊疗,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人性化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患者术后呼吸道的维护,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呼吸功能的训练和指导的方法、归纳、分析。结果使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结论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术前心理护理、体能训练、术后呼吸指导与护理是保证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并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肺癌 呼吸功能训练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死亡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插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氧和,改善心功能,提高其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推荐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BiPAP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对于患者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BiPAP呼吸机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例行无创呼吸机通气疗法时施予舒适干预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5例患上COPD后于2014年11月—2017年3月进入本院呼吸科的确诊者,均并发呼吸衰竭,且以无创呼吸机通气疗法展开治疗,随机分组甲组(n=34)行舒适干预,乙组(n=31)施予传统护理,再统计其临床指标。结果甲组34例干预后PaO2值、PaCO2值、pH值及其SaO2值都不同程度优于乙组31例,(P<0.05)。结论对于并发呼吸衰竭的COPD病例,施予舒适干预十分可靠、高效,推荐优先选用。

  • 标签: 呼吸科 COPD 无创呼吸机通气疗法 呼吸衰竭 舒适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为呼吸衰竭患者急救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入院检查并治疗的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全部给于常规治疗,但是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方法上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为两组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急救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治疗前数值较治疗后大大提高,但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的数值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血气分析数值较治疗前均有变化,但是对照组治疗后PaO2与pH值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数值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能够将患者呼吸衰竭以及多种并发症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被临床使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氧指标、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5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一般护理,B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种护理方式之间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B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各项血气指标明显优于A组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指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 COPD并发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丹参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41例行BiPAP呼吸机+基础治疗作为对照组,41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7.8%,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联合丹参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有效缓解缺氧,改善肺通气,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BiPAP呼吸机 丹参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呼吸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血浆乳酸水平、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4%)相对于对照组(65.1%)显著偏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CO2、SaO2、PaO2等各项指标水平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SaO2、PaO2等指标均有所升高(P<0.05),但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乳酸、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等各项指标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呼吸机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机体血氧供应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丹红注射液 呼吸机 联合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2.44%、对照组10.98%;观察组死亡率为1.22%,对照组为8.54%(P<0.05)。结论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状态,降低死亡率和插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急性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