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高危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胎儿脐血流、胎心情况分成4组,第1组25例,第2组25例,第3组26例,第4组26例,比较4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第4组发生脐带绕颈、羊水过少或污染、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组,第2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污染、剖宫产等发生率比第1组高,第2组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第3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监测胎儿脐血流、监护胎心可以提高胎儿窘迫发生检测率,以此减少产妇剖宫产和胎儿的不良结局。

  • 标签: 胎儿脐血流 胎心监护 高危妊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永仁县2017年麻疹抗体监测结果,以及时发现工作薄弱地区以及免疫空白人群,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我县认真按照省州方案的要求,于2017年6月5日—6月8日对猛虎乡(猛虎村、迤帕拉村、么苴地村)、中和镇(波者地村、万马村、进化村)、莲池乡(勐莲村、莲池村、查里么村)开展了麻疹抗体监测工作,本次共监测331人,通过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方法监测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331人中有免疫史185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46人,免疫史率为55.89%(185/331),6岁以内麻疹免疫史率为100.00%,15岁以上麻疹免疫史率为0.00%;抗体显示阴性6人,阳性325人,抗体阳性率为98.19%(325/331);14岁以内的儿童麻疹抗体的阳性率较14岁以上的更高;抗体阴性6人有中和乡4人与莲池2人。结论永仁县各地区总体上形成了麻疹免疫屏障,但人群麻疹免疫史率较低,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2次剂率,确保超过95%。

  • 标签: 麻疹抗体 永仁县 结果分析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监测与护理体会。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心肺复苏术后的43例患者的临床监测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患者初级复苏、严密监测以及精心护理,43例患者中存活的20例,遗留有较为严重并发症5例,放弃治疗出院的6例,死亡的12例。结论通过有效的初级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以及严密的监测和有效周到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中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清洗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清洗机(86次)回顾分析,其中单舱喷淋清洗机43次,全自动超声清洗机43次,此次研究清洗机均按规定流程进行清洗,对STF卡的颜色变化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消毒供应中心,43次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红色图案残存的次数是3次,其合格率是93.02%(43-3)/43;43次单舱喷淋清洗机红色图案残存的次数是4次,其合格率是90.70%(43-4)/43;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的清洗合格率大于单舱喷淋清洗机,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机使用中,STF效果检测卡可很好的监测清洗效果。

  • 标签: 清洗机 消毒供应中心,STF卡 效果 监测
  • 简介:摘要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技术在临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预防、发现和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被引用到神经精神领域,不仅用于相关疾病的筛查,通过对睡眠图的分析,对睡眠障碍和梦境做研究。文章简要从睡眠障碍和梦境进行综述。

  • 标签: 睡眠呼吸 睡眠图 睡眠障碍 梦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在消毒供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灭菌检测的160件妇科诊刮包,在消毒灭菌后进行取样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菌落计数法检测与ATP荧光检测。结果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159个,合格率为99.4%;ATP荧光法检测合格158个,合格率为9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落计数法对妇科诊刮包的消毒检测平均时间为32.14±4.20h,而ATP荧光法检测时间为4.20±1.45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检测在消毒供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能快速评价外科缝合包的灭菌质量,也能有效反映菌落数,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ATP荧光检测 消毒供应质量 质量监测 菌落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监测结果对老年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34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检测患者相关指标;分析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134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在24小时内共发作1400次心肌缺血,其中SMI有900次(64.29%),SYMI有500次(35.71%)。SMI患者临床指标优于SYMI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可真实反应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实际情况,为临床诊治心肌缺血提供了新的契机。

  • 标签: 老年心肌缺血 心电图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O技术在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检测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ICU病房中51例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PiCCO技术进行检测和护理的情况,总结PiCCO技术的应用经验。结果51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8.04%;全部患者为发生意外拔管、导管阻塞以及其他感染,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针对ICU病房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合理运用PiCCO技术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调整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O技术 ICU病房 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惠阳区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状况监测结果应用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惠阳区(惠州市)镇隆、良井、沙田、三和经济开发区、平潭、秋长、淡水、新圩、永湖9个地区为检测范围,对以上地区重点食品品种进行随机抽样,并根据食源性致病菌样本检测采样要求采集15类重点食品品种中180份样品,比较180份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结果在惠阳区9个地区180份重点食品样本检测中,共检出15株阳性菌株(8.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78%)、沙门氏菌3株(1.6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7株(3.88%);15种检测样本中,鸭掌(2.22%)和烤鸡小腿(3.88%)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惠阳区9个地区中,平潭(1.66%)、淡水(1.66%)、永湖(3.33%)的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结论惠阳区多数区域各类重点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致病菌污染,当地食品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各污染食品种类的监管。

  • 标签: 惠阳区 重点品种食品 安全状况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太原市监测医院2015—2017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以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6621例,20~30岁组报告病例数最多(19.57%),其次为0~3岁组(16.93%);职业以托幼儿童(16.36%)最多,其次为家务及待业(15.03%),学生(13.43%);临床症状腹泻(90.36%),腹痛(50.54%)、呕吐(41.41%);检出致病菌毒153株,主要为诺如病毒(57.5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3.53%),沙门氏菌(14.38%);可疑食品主要为水果(18.26%)、粮食制品(17.18%)、肉制品(11.37%);水果等五类原因食品进食-发病时间间隔、不同级别医院接诊就诊人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如病毒、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太原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应加强蔬果、米面、肉制品的监测,针对重点人群需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检测,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并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从本院提取200例临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根据手术室医院造成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寻找出应对感染的策略。而观察组则是在患者感染的基础上寻找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和应对策略以及控制管理。结果根据200例手术患者共发生20例的感染,其中对照组感染率为16%;试验组感染率为4%,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室医院的感染原因,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介入手术室医院的感染。结论根据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落实好预防感染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手术室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监测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专项整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7年9月,我院开展了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在这一背景下,以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随机抽取的8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合理性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37.50%。经点评,75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3.75%。结论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I类切口围手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化,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保障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PDCA持续质量改进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以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同时,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实施监测,根据不同的监测结果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对其应用结果进行研究。同时,还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在30例患者经过持续颅内压监测时,有8例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颅内压升高,超过5.4kPa,立即对其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所有患者得到颅内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且恢复良好;其余22例患者在病程持续7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现象,但未达到手术指标,经过积极的处理,颅内压下降。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颅内压监测,能够帮助准确的判断病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再辅以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内江市2011—2017年麻风病疫情情况。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内江市2011年—2017年这7年内的麻风病疫情的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全国麻风病管理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内江市2011—2017年麻风病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2017年全市共报告新发麻风病患者5例,其中东兴区3例,市中区1例,资中县1例,威远县、隆昌市无新复发病例;病例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5例患者均为男性,汉族4例,藏族1例;年龄分布30~39岁1例,40~49岁1例,50~59岁1例,60~69岁1例,70~79岁1例;4例农民,1例其他职业;文化程度1例大学、3例小学、1例文盲。患者均为新发病例,多菌型4例,占80%,少菌型1例,占20%,其中LL2例、BL2例、I1例。门诊就诊方式5例,占100%。5例患者就诊时无畸残1例,占20%,Ⅱ级畸残4例,占80%。从病人发病到确诊,5例患者病期从9个月到102个月不等,其中2年内1例,占20%,2~5年2例,占40%,大于5年2例,占40%。结论内江市的麻风病疫情监测情况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是在疫情监测以及防治的过程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麻风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降低因病致残致畸率。

  • 标签: 内江市 2011&mdash 2017年 麻风病 疫情
  • 简介:摘要食品生产工序中,食品安全的监测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既是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也是对于食品消费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本文从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要意义着手,分析目前食品卫生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我国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 标签: 食品卫生 安全监管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分析该系统对围术期产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无创袖带血压(NIBP)监测系统对产妇血压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CNAP进行监测。比较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监测到的低血压发生产妇有28人,发生率为36.4%;实验组发现的低血压发生产妇有53人,发生率为68.8%。结论CNAP较NIBP在产科麻醉中监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更为敏感。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 产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卵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经腹、经阴道超声监测。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成熟卵泡、小卵泡、卵丘等指标的准确率显著好于经腹超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的图像分辨率更高,更有助于准确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适于在不孕症患者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孕症 卵泡监测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运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护理干预。方法对58例机械通气患者经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穿刺置管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总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本组置管时间3~7天,其中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因躁动不安、穿刺口渗血拔管,其它未出现感染、血栓、远端肢体缺血等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运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够准确可靠地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辅助手段,需加强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机械通气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采集的12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86株,革兰阳性菌有3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肝一21例,肝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非重复临床分离株
  •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后发生腹泻是较常见的移植术后并发症。肾移植术后病人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主要是由移植术后病人需要接受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相对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引起。移植术后病人腹泻如果发现干预不及时或护理干预措施落实不够,因病人排便频繁,粪便会刺激肛周皮肤,易引起肛周皮炎的发生,出现糜烂、溃疡、压疮甚至脓肿3,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医疗护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加强对肾移植术后病人腹泻的关注度、及时发现、积极预防和有效干预尤为重要。

  • 标签: 质量检测 肛周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