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对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护理工作,做好职业防护,降低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对静脉治疗护士开展职业防护安全教育,完善行政干预,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性污物接触,每日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时刻受到感染的威胁,提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

  • 标签: 静脉输液中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3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中25例未进行心理护理,28例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有心理护法的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状态,使患者积极调整好心身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静脉穿刺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成功的关键,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环节。方法利用两步法研究静脉输液排气时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消除了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消除了人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不必要的损伤。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存在静脉穿刺失败,造成血管损伤、皮肤淤血,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紧张感,所以总结静脉输液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方法,有利于提高输液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关键环节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间接收的15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对症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对照组29.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3%高于对照组78.6%,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静脉输液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对症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因而值得借鉴使用。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肾病 静脉输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静脉脉输外渗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使损伤降到最低,痛苦降到最小。结果根据不同患者皮肤损伤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综合护理 并发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港植入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是我院2016年收治的60例要进行静脉输液港植入的患者,将这60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观察比较患者的综合满意程度。结果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满意程度非常高。结论在静脉输液港植入中采用优质护理,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治疗的静脉输液反应患儿36例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分析输液反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静脉输液患儿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后,及时控制住了输液反应,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并有效控制了患儿输液反应的发生。结论患儿静脉输液反应后加强护理措施,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控制输液反应,降低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速度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还可有效的控制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患儿安全的接受输液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液反应 处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当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本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本科室常规输液操作,而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输液操作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辅助操作。具体采用FLACC量表和Wang-Baker评估笑脸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穿刺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穿刺疼痛主客观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及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极大的缓解了患儿的疼痛感受,对稳定患儿情绪而言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乳腺癌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化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1组32例与对照2组40例。对照1组实施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给药,对照2组使用锁骨下静脉管(CVC)给药,观察组采取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给药,对比三组医治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0%,显著低于对照1组31.25%;对照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47.5%,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法在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心理感受等方面,均较其他置管法有优势。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静脉穿刺前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分析各种消毒剂的临床实用性。结果结论希望能得出更加适合临床,方便临床静脉输液的皮肤消毒剂。

  • 标签: 静脉输液 皮肤消毒剂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3,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37,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8.8%,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6%,组间比较(χ2=3.890,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6.7±2.3)分,低于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2.4±3.5)分,组间比较(t=7.946,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折输液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80例门诊患儿按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0例,实验组采用反折输液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反折输液管进针输液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争取了时间,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反折 输液管 小儿 头皮静脉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按照是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而值得我们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 静脉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引起的血管损伤、皮下淤血等。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针眼止血,实验组采用指导患者本人输液贴按压针眼止血,按压时间大于4min。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在拔针后的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在静脉输液拔针后对照组患者感觉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指导患者自行采用输液贴按压针眼且时间大于4min的方法,在防止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方面优于传统棉签按压法。

  • 标签: 静脉输液拔针 输液贴按压 血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患儿8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在接受穿刺时的疼痛评分、对于静脉注射时的依从性以及一次穿刺的成功几率。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几率以及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儿在接受穿刺时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在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以及一次穿刺的成功几率,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受,缓解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静脉输液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