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大量输血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对于观察组患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输血方案,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Fib、PLT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大量输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合理应用血小板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止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量输血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APTT PT Fib PL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肢体残疾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肢体残疾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肢体残疾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肢体残疾 康复护理训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后康复训练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肱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经内固定后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锻炼康复。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骨折临床常会遗留有肘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康复可促进骨折康复,恢复正常功能,对临床恢复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肱骨远端骨折 早期康复治疗 功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为预防产后尿失禁,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就诊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因采取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和排尿评分经比较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经比较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尿失禁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收缩功能,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产后 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式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式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组织与管理方式,以加快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速度。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内开放式病房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组织与管理方法对照组,以及采取配合心理护理典型示范、监督等方面组织与管理观察组,通过为期1个月随访,康复训练与管理,比对两组患者自我生活能力康复评分与精神衰退情况,研究康复训练有效组织与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衰退情况明显改善,且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更加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理训练与管理中,观察组患者NOISE评分更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病房不同于精神科封闭式病房,其住院病人是由于工作与生活压力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具有一定清醒意识,自愿性接受治疗寻求系统环境支持。对开放式病人实施对康复训练组织与管理,要基于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心理辅导,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然后基于患者自我服务进行典型示范和日常康复监督等,加强对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与管理,逐步提高患者自我服务能力以及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回归到正常社会环境中。

  • 标签: 慢性病患者 康复训练 组织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康复效果评价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为2017年6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随机将在此期间至医院接受治疗90例脑瘫儿童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语言功能评分及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脑瘫患儿治疗中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语言功能及发育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引导式教育训练 脑瘫儿童 言语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游戏为基本途径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语言训练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60例,均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游戏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6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DQ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DQ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游戏治疗方法 孤独症 谱系障碍 语言训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入我科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肺功能优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操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品质,值得在临床中作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呼吸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探讨中药制剂联合早期合理地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运用综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0d后采用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各项目评分均显著升高,(t>14.86,P<0.001),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5,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中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ADL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制剂 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ADL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方法将94例拟行手术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阶段性康复训练,干预6个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总依从性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阶段性康复训练 治疗依从性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智护训练对基层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广大基层农村地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水平。方法选取禹城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足月出生正常新生儿32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研究组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再给予智护训练。所有婴儿随访至生后6个月,在婴儿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行为、体格发育测评。结果两组婴儿42天、3月、6个月、身高、体重、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2天、3个月时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各等级人数及需要干预人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个月时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量表测试总分及各能区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智护训练可以改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减少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几率,在基层医院儿保工作中应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智护训练 基层 婴幼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开展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具体方法以及对患儿语言障碍所起到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针刺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口腔功能训练,对比两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治疗之后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其提供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针刺 口腔功能训练 语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50例0~6岁智力低下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标签: 智力低下儿童 环境刺激 早期干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以此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伴有吞咽障碍脑瘫儿童,门诊及住院治疗时间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随机数字表分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单一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组间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00%)、生存质量评分(89.76±5.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研究组(2.00%)与对照组(3.00%)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可以获得有效功能训练效果。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瘫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形成风险防范过程中应用早期系统训练干预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参与本实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48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将常规训练方法和早期系统训练干预方法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七天后患肢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皮温情况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后进行早期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及疼痛情况,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系统训练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应用于改良方法缝合会阴伤口产妇护理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就诊50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改良方法缝合分娩后会阴伤口后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自然分娩产妇接受护理以后,会阴伤口愈合结果为甲级产妇有49例,剩余1例产妇会阴部位裂伤达到Ⅲ度,实施电烤治疗后,伤口愈合结果为甲级。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后,使用改良方法缝合会阴伤口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增强伤口愈合效果,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改良缝合方法 会阴伤口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意义及假阳性排除。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7年12月我科临床拟诊为肠套叠128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并对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证实89例或经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病人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论在小儿肠套叠诊断过程中,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与放射科诊断比较更为安全,但由于声像表现相似性有时产生误诊,为了降低误诊率,必须总结经验及规范操作。

  • 标签: 超声诊断 肠套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收治以腹部损伤为主多发伤患者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以腹部损伤为主多发性损伤患者病历资料,总结救治结局及体会。结果105例患者救治成功,占97.22%,其中94例患者经治疗后于7~15d后好转出院,余11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进一步诊治。有2例患者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78%。患者在院期间,有5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肺部感染,予以抗炎等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急诊收治以腹部损伤为主多发伤患者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警惕患者是否为腹部闭合性创伤,是否存在失血性休克,并予以对症处置,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多发伤 腹部损伤 急诊 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