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23例,结果经过我院的积极外固定架治疗后,23例患者中显效18例,占78.26%,有效3例,占13.04%,无效2例,占8.70%,总有效率为91.30%。两例治疗无效患者分别为发生疼痛严重与神经损伤。结论经过积极的有效的临床治疗后,骨盆骨折的有效治疗率较高,预后较好,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1例,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胰腺假性囊肿(PPC)手术治疗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我院骨折卧床并伴随便秘患者48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便秘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9.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骨折卧床伴随便秘患者提供系统护理方法,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尽快解除患者便秘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系统护理 骨折卧床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常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有效预防与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方法对24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外渗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治疗与细心护理,24例患者因静脉输液外渗引起的并发症均治愈,没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工作,一旦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置,做好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要点。方法近三年就诊于我院的24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均予以免疫调节、对症支持等治疗及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22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电话随访于院外死亡。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尽早确诊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 标签: 抗NMDA受体脑炎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训练法干预对中轻度精神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46例中轻度抑郁症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其中,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口服多虑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运动训练干预法,分别比较两组4个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HAMD评分平均值为(31.5±7.3)与实验组的(30.9±6.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愈6例(26.08%),显效9例(39.13%),有效4例(17.39%),无效4例(17.39%),总有效率为82.60%,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治愈9例(39.13%),显效6例(26.08%),有效6例(26.08%),无效2例(8.69%),总有效率为91.3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轻度抑郁症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法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轻度抑郁症 运动训练法
  • 简介:摘要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普通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准确性以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4名确诊胃高级别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我们回顾性的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58.3%。14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诊断为早期胃癌。癌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为癌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标签: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ESD 普通胃镜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梳理乳腺癌改良根治并行乳房再造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乳腺外科二病区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并行乳房再造术的患者23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围术期护理,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3例MRM+BR全部顺利、成功。手术切口及转移肌皮瓣与周围皮肤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再造乳房形态良好,外观逼真。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7.58%。结论精心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有效支持手术顺利成功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乳腺癌 术前术后 照护 措施与方法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于检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进行检查的20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手段,归纳分析两者对心律失常的检查结果。结果200例患者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100%,而常规心电图为5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中,有着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律失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1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检查结果及心律变异性指标(SDNN及SDANN)的检出情况。结果81例冠心病患者中,常规心电图的检出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4h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对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的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24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变异性指标SDNN、SDANN水平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24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档二维超声对中孕(20~24周)胎儿排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3月的668例中孕(20~24周)待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给予高档二维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68例孕妇中,分娩14例畸形胎儿,畸形率2.10%。其中神经系统畸形5例(35.71%),心脏畸形4例(28.57%),骨骼畸形3例(21.43%),面部畸形1例(7.14%),泌尿系统畸形1例(7.14%)。超声诊断正确率85.71%(12/14),漏诊率14.29%(2/14),其中神经系统畸形漏诊1例,心脏畸形漏诊1例。结论孕20~24周行高档二维超声检查,可检查出胎儿畸形,降低胎儿畸形出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20-24周 二维超声 排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正常分娩的产妇568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84)和预防组(n=284),均实行产后24母婴同室护理,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和护理安全策略方案,探究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常规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39%、18.66%,差异显著(P<0.05);预防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在产后24h母婴同室护理中,采取护理安全策略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度。

  • 标签: 护理安全策略 母婴同室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普通胃镜活检与ESD术后病理诊断常不一致,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准确性以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4名确诊胃高级别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我们回顾性的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58.3%。14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诊断为早期胃癌。癌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癌,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标签: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ESD 普通胃镜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抗菌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将其用药频度(DDDs)和药剂类型与前两代予以比较,同时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成人给药方式及用药剂量进行比较。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为11.23,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且低于第二代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类药物中的常用药物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成人用药主要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且具有明显的药理学特征。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合理,熟练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理学特征才能更好地为头孢菌素的合理使用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第三代 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护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支架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准确性与优越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支架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远程监护组和动态监护组,各40例。动态监护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远程监护组采用远程心电监护,观察两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监测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监护组的基线漂移例数、平均漂移距离与动态监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心电监护可实时准确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的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护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支架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