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就现阶段医疗纠纷来看,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的冲突关系是最大的因素。对于精神病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而言,其紧张而失衡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平衡极为重要。为了进一步研究本选题内容,提高研究价值,本文概述了精神病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平衡方法,并对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与人权保障失衡与矫正情况进行介绍,以期达到研究的实效性。

  • 标签: 精神病强制医疗 人权保障 冲突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偏瘫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训练外还采用改良CIMT进行干预训练,观察两组训练前后患侧肩臂以及手部偏瘫等级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患侧肩臂brunstrom分期、手部brunstro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偏瘫程度,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强制性运动 偏瘫
  • 简介:摘要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直接影响着科室管理质量。因此,探讨提升护士长行政能力的方法,对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工作水准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才能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士长 手术室 行政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已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通过行政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来源、现状、地位、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医改下,提升医院行政管理效能,完善其行政管理体系的方法。

  • 标签: 医院 行政管理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中任选100例,对照组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另50例则辅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4周,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从治疗的两周以后,综合能力评分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得到有效的降低,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塑形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塑形技术+行为技术+限制技术,B组采用塑形技术+限制技术,C组采用作业疗法+限制技术。结果而在三组的MAL指数对比中,A组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的MAL指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MAL指数对比却不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独的塑性技术和强化作业疗法中发现,两组的康复疗效具有共同的效果;而A组采用塑形技术联合行为技术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因此,在康复治疗中的行为因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成为医院改革的必要内容,本文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现状、提高行政管理方法上进行分析与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行政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新形势 医院行政人员 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属于医院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院医院行政管理队伍人员使用、培养、素质、组成等均存在部分问题,本文中指出可从选拔和引进相应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医院行政管理在岗人员,建立健全薪酬分配各项制度,对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支拥有高敬业精神和高素质管理能力的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加强医院此后发展的竞争力度,更好的适应医院发展需求。

  • 标签: 医院 行政管理 队伍 建设 对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健康保障。而在针对医药卫生相关事业内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行政合同的良好运用,可以使相关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行政活动当中,从而使行政主体的责任内容更加清晰简洁。本文将针对行政合同在医药卫生相关事业管理当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分析介绍,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参考价值。

  • 标签: 行政合同 医药卫生 管理 实际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卫生行政执法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执法力度不强,手段不完善、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不佳的问题持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时有发生,其行为严重阻碍了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已成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执法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要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仅靠行政命令约束已远远不够,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执行卫生行政执法,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科学完善的卫生行政执法法律体系是确保卫生行政执法公平有效的制度基础,但鉴于我国独特的文化及社会环境,不仅需要科学完善的卫生行政执法法律体系,还需要深刻了解当今社会卫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由此探究其本质,根据其本质辅以必要的对策措施,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卫生行政执法理想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彻底解决当今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乱象,促进我国卫生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为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切实保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卫生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界定卫生行政执法的基本概念、卫生行政执法的主体、行为、原则和功能;整理了目前我国卫生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包括卫生相关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和地方性卫生法规、规章)与国际卫生条约、法律解释;综述了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卫生行政执法模式;归纳总结出当前我国卫生行政执法模式;借鉴国外卫生行政执法的先进理念和国内部分地区比较成功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思维,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对策措施,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卫生行政执法理想模式。

  • 标签: 卫生行政执法 体系 模式 现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倦怠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从事行政管理人员,共46名,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和认同感量表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结果总体人员中职业高度倦怠人数最多,其次为中度,最少的为低度倦怠,且基于特征的不同,他们在职业倦怠和认同感评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且基于年龄、学历等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职业倦怠还会对职业认同感产生直接影响。

  • 标签: 职业倦怠 医院 行政管理人员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骨折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案为固定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无论哪种治疗方案,患者的术后康复均与护理措施是否恰当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我院骨折术后进行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提高临床护理骨折效果提供借鉴依据。

  • 标签: 骨折 护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了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产生,首先要弄清楚产生抑郁症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消除产妇的心结。本文列出并分析了产妇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干预措施。既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措施上更为具体详尽,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 标签: 产后 抑郁症 护理 干预
  • 简介:(广西罗城县人民医院广西罗城546400)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2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准确测量患者产后的出血量,为所有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结果产后出血主要与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因素、子宫因素、胎盘因素以及胎盘植入等密切相关。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均为600至3000ml,其中1000ml的患者18例,失血性休克2例。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8例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后,7例出血得到及时控制,仅1例疗效不显著,仍出现活动性出血,血压降低。而采用保守治疗的12例患者中,9例治疗效果显著,2例失血性休克,1例子宫收缩乏力,经再次子宫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胎盘因素与宫缩乏力是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采用保留子宫以及宫腔填塞纱条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若治疗无效,应及时对其进行子宫切除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临床观察 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