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教育,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文明的传承和时代气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推广应用,把人类带进信息化时代,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强力推动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线下,课程设计思维要灵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趋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开放式的教学目标;线上,要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及自主学习习惯。

  • 标签: 线下线上 高职院校 微生物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牙牙髓炎和深龋患者60例患牙70颗,采用活髓切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70颗患牙经髓切断术治疗,成功65颗,成功率为92.86%。结论乳牙髓切断术可减轻疼痛,不应用失剂,保留健康的根髓,有利于牙齿的正常替换。

  • 标签: 乳牙活髓切断术 牙髓炎 深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疮出血进行自动痔疮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痔疮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使用自动痔疮扎术治疗;常规组50例,采取常规痔疮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三天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疼痛评分(VAS)均明显大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常规组的痔疮康复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0%、24.0%,试验组康复率和复发率分别92.0%、8.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自动痔疮扎术运用在痔疮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能够促进其早日康复,减少痔疮复发率。

  • 标签: 痔疮出血 自动痔疮套扎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扎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调高疗效。方法对226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护理,2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再出血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提高食管静脉曲张扎术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及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直肠息肉患者中硬化注射术+扎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三甲医院进修期间医治的直肠息肉患者(4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20例。此次研究患者均通过扎术治疗,研究甲组加硬化注射术,总结复发、脱落期出血、疗效。结果甲组的复发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脱落期出血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直肠息肉患者中,硬化注射术+扎术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扎术,且复发率以及脱落期出血率也要明显低于单纯扎术。

  • 标签: 直肠息肉 硬化注射术 套扎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PH串联扎法与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疗效。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60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RPH串联扎法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PPH治疗,对比两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12±3.48)min、(5.85±0.61)ml、6.67%,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中重度混合痔患者采取RPH串联扎法、PPH治疗均能取得较类似的效果,但RPH串联扎法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RPH串联套扎法 PPH 中重度 混合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选择养阴胃中药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卫生院收治的11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就诊时间先后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养阴胃中药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分别为94.9%、89.8%,对照组则分别为79.7%、74.6%,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养阴胃中药合剂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理组织学情况,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讨萎缩性胃炎 胃复春片 养阴活胃中药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酸杆菌菌制剂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纳入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60例,将其根据入院单双顺序均分组为对照组中30例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中30例用甲硝唑+乳酸杆菌菌制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10.0%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阴道炎患者除了接受甲硝唑治疗,并予以乳酸杆菌菌制剂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阴道炎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产后阴道炎患者通过乳杆菌菌胶囊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产后阴道炎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通过乳杆菌菌胶囊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培养阳性和阴性结果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之后两组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结论针对产后阴道炎患者通过乳杆菌菌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小,细菌清除率高,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阴道炎 乳杆菌活菌胶囊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和连续锁缝合进行比较,研究出更好的缝合方式。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6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连续单层缝合的方式,共29人,B组为连续锁缝合的方式,共31人,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恶露时间上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月经复潮时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后一年的月经不调与切口假腔发生率均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连续单层缝合比连续锁缝合相更有优势,操作简单,使产妇在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减少,恢复快,值得在手术过程中推荐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切口 连续单层缝合 连续套锁缝合 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扎线双重结扎切除阑尾根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法189例阑尾炎患者均使用一次性扎线双重结扎,在两线之间切断阑尾,残端粘膜单极电凝烧灼破坏。结果189例阑尾炎患者均无残端粪漏发生,也无残端脓肿及气体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次性扎线相对价格便宜,易掌握,无需特殊辅助器械,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一次性套扎线 双重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茵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复发性性阴道炎(R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每晚清洁外阴后,阴道深部放置达克宁栓400mg,连续7d。观察组48例,先应用达克宁栓,用法与用量同对照组,自月经干净第10日起阴道用乳酸茵阴道胶囊(延华)500mmg(西安正浩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停药后7d复查并比较其治愈率、总有效率。停药后3个月复查,比较其复发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痊愈43例,显效3例,复发2例,痊愈率89.69/6,总有效率95.8%。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6例,复发7例,痊愈率69.0%,总有效率83.3%。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少于对照组。结论乳酸茵阴道胶囊联合抗真菌药物优于单独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复发性阴道炎 疗效观察 乳酸茵阴道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引导肝细胞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总例数8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超声造影组406例和增强CT组406例.结果增强CT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283例。超声造影引导肝穿刺活检术,取出标本后送病理检查,肝细胞癌确诊病例为400例,根据穿刺后的病理结果可知,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确诊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EVL)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EVL患者76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参照组(n=38,予以丙泊酚麻醉)和试验组(n=38,予以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2组镇痛、镇静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其Ramsay评分低于参照组,2组之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扎术选择右美托咪定麻醉可取得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积极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不同药物 镇痛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疽患儿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输液、清蛋白静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菌制剂;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儿黄疸消褪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50.1±11.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08.1±10.5)μmol/L;治疗组患儿的黄疸消褪时间(3.1±0.8)明显于短于对照组(5.9±0.7),(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菌制剂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疽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新生儿母乳性黄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歧三联菌在小儿湿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湿疹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给予单纯的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相对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小儿湿疹患者运用双歧三联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能够快速地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双歧三联活菌 小儿湿疹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菌、思密达联合治疗过敏性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敏性腹泻患儿80例(2012年12月~2015.12月期间),将其区组随机化分2组,40例为一组。给对照组过敏性腹泻患儿使用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思密达治疗基础上,联合四联菌治疗本组过敏性腹泻患儿。记录2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患儿的止泻时间。结果观察组过敏性腹泻患儿在住院治疗的时间、患儿退热的时间、患儿止泻的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使用四联菌、思密达联合治疗过敏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好。

  • 标签: 四联活菌 思密达 过敏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时间内来我院治疗的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与新素组(40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医师对新素组患者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新素进行治疗。结果新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t值=1.3212,2.6613,3.5123,2.6212,3.1325,4.6023,P<0.05)。结论新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新活素 急诊PCI术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酸梭菌菌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菌散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后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给予酪酸梭菌菌散可有效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酪酸梭菌活菌散 胆红素水平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络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数字随机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43例归为对照组,络喜治疗的另43例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两组心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络喜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络活喜 治疗 高血压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