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其症状消失时间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的66例支气管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7天疾病控制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症状消失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儿注射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单位时间内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小儿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mmaya囊尿激酶注射并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及其对颅内感染、脑积水的防治意义。方法对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管,Ommaya囊管穿刺置入并尿激酶注射引流治疗4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外引流置管时间4.2天,有效率85.71%,发生颅内感染4例(9.52%)。脑积水并发率16.67%,经Ommaya囊引流好转2例,放弃治疗1例,v-p分流2例,死亡2例。结论本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脑室外引流时间;脑室内注射抗菌药物有利于颅内感染的治疗,有利于脑脊液的澄清,有效地减少脑积水的形成,为早期脑脊液分流手术创造条件。

  • 标签: Ommaya囊 脑室出血引流 颅内感染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盐酸头孢替安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注射盐酸头孢替安中发生不良反应40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主要以皮肤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注射盐酸头孢替安的合理应用,确保用药安全,减少或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甘露聚糖肽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使用注射甘露聚糖肽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采取预处理方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预处理措施,观察2组甘露聚糖肽输注过程中及输注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静脉输注甘露聚糖肽使用预处理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未接受预处理的患者中1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其中1例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结论静脉输注甘露聚糖肽使用预处理能有效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预处理 护理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重组P53腺病毒注射液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治疗制品。P53基因指导合称P53蛋白,P53蛋白的表达量很低,在受到DNA损伤等刺激时,P53蛋白表达量升高,发挥细胞增殖调节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诱导细胞凋亡,P53基因突变频率可高达50%~70%,因此已成功应用于头颈肿瘤。我科2013年—2015年应用重组P53腺病毒注射液进行头颈肿瘤治疗共计24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治疗都已顺利完成。

  • 标签: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基因治疗 头颈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生长抑素对比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胰腺炎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胰腺炎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胰腺炎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治愈时间、淀粉酶处于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血清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胰腺炎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治愈时间、淀粉酶处于正常范围时间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血清炎症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血清炎症指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生长抑素对比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胰腺炎的效果相似,均可改善病情。

  • 标签: 注射用生长抑素 奥曲肽注射液 胰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份到2018年4月份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共20例;实验组同时予以注射丹参多酚酸治疗,患者共20例。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分值。结果实验组的NIHSS分值、MRS分值、BI分值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MOCA分值、MMSE分值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丹参多酚酸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

  • 标签: 丹参多酚酸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状态的主要因素。方法使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9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评定,对导致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评定结果的统计,发现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次数、伴发疾病情况、病程、病变位置、家族史、婚姻情况等,都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影响。结论焦虑抑郁状态是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常见病症,受到多种病理因素和非病理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焦虑抑郁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78例,常规组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联合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ADL评分高,神经功能评分低,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尤瑞克林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符合条件的下呼吸道感染以静滴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抗菌治疗的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83.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60例患者溶栓冠脉再通情况进行分析,发病开始到溶栓1~3小时的患者再通率为80.0%,3~6小时的患者再通率为69.56%,6~12小时的患者再通率为33.33%,总再通率为66.67%。溶栓后24小时之内T波倒置再通33例(89.19%),没倒置者再通7例(30.43%),血管再通同早期T倒置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早期治疗疗效更佳,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在妇产科感染治疗及术后感染预防中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行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临床疗效、感染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妇产科患者经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其细菌清除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注射五水头孢唑林钠在妇产科感染治疗及术后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五水头孢唑林钠 妇产科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神经外科临床最常见急症之一,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难测”为其临床特点。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一种常见病,在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中也是属于最为严重一类,在脑血管病致死的群体中,大约占到了4分之一,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开颅、小骨窗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微创碎吸术等,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比较大的患者,过去通常采用开颅去骨瓣清除术,然而此方法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于出血量超过80ml的患者,致死率超过90%,因此,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具备较高的风险。而微创引流术不仅能够就地抢救,并且能够减少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我科自1998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微创颅骨钻孔脑出血抽吸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76例,针对其上述临床特点,对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抑制恶化、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起到了明显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抽吸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采用瑞通立与尿激酶治疗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通立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溶栓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冠脉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瑞通立 尿激酶 溶栓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瑞替普酶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瑞替普酶治疗,尿激酶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酶治疗,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率、开通时间均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溶栓效果更快,冠脉的再通率较高,安全性高,对患者抢救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溶解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2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溶栓成功21例,失败3例。其中1例患者溶栓成功2天后复发至再次闭塞。溶栓失败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其中1例患者内瘘闭塞大于12h,1例患者闭塞大于36h。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解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显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操作简单方便切安全,费用小无创伤并发症少,可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栓形成早起使用此方法溶栓。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栓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手足口病采用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效率和对照组效率分别为93.3%和70.0%,且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治愈时间都较对照组时间短,观察组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可提高疗效,且病情短,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雾化吸入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联药物雾化吸入联合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成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5例为观察组,接受三联药物雾化吸入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35例为对照组,接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4.29%,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三联药物雾化吸入疗法 重症哮喘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百日咳综合征采取白附饮配合中药注射针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于我门诊部儿科就诊的72例百日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经统计学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乳糖酸红霉素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以白附饮配合中药注射针剂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同时对两组患儿均按传染病防控措施进行隔离,以及采取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手段。以治疗2周后患儿的临床疗效即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经过分析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2.22%,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11)。结论对于小儿百日咳综合征采用白附饮辅以中药注射针剂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白附饮 中药注射针剂 小儿百日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