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咽成形术在鼾症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74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7)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咽成形术展开治疗,对照组(n=37)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予以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与通气时间、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低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1.1%;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咽成形术用于鼾症的临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低通气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腭锤腭咽成形术 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咽成形术治疗OSAHS的互利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OSAHS患者50例,进行改良悬雍垂咽成形术前、术后的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氧饱和度观察,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50例病人术后进行随访观察6-24个月,依据OSAHS诊断标准,治愈36人,占72.0%,显效8例,占16.0%;有效6例,占12.0%。结论改良悬雍垂咽成形术是治疗睡眠时呼吸不畅的有效治疗方法;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睡眠呼吸不畅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枕(后)位助产对策。方法选取160例枕(后)位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枕后位的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位,之后再进行胎位纠正,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发生率低,第二产程短,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枕(后)位的产妇助产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的发生,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

  • 标签: 枕横(后)位 助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口腔正畸用镍钛丝临床使用后期常发生丝力学性能降低现象,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口腔唾液电解质环境腐蚀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腔环境是一个pH值变化的复杂环境。口腔环境内多种成分能使正畸镍钛丝受腐蚀,使其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发生变化。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对正畸丝腐蚀与抗腐蚀的相关研究。本文对丝腐蚀机制以及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正畸 弓丝 腐蚀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畸片段技术在前牙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金属丝牙弓夹板技术治疗前牙损伤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2016年7月于我院采用正畸片断技术治疗前牙损伤的4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评价正畸片断技术治疗前牙损伤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结论前牙损伤采用正畸片断技术治疗能取得较高治疗有效率,满足患者对牙齿美观的需求,提高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正畸片断弓 前牙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式切口方式进行剖官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入我院安排剖宫产手术的311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实施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下段纵切口方式剖宫产手术,99例病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方式剖宫产手术,212例病例。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胎儿取出平均时间、手术平均进行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排气功能时间均突出短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突出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尿发生率、切口延裂损伤发生率、手术后疼痛发生率均突出低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相较于纵式切口方式进行剖宫产,式切口方式进行剖官产能够取得更优的临床效果,并且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突出减少,可靠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横式切口 纵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告一例既往高足畸形摔伤致跟骨骨折病例的治疗探讨高足畸形对跟骨骨折手术的影响。方法对于该病例进行详细解析,查阅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术前患足的B?hler角、Gissane角均在手术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后4个月仍旧基本保持。结论因为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后遗高足无感觉损害及无进行性加重,所以基本可按照一般跟骨骨折进行诊疗,但是应注意术后并发症和功能锻炼、负重对于跟骨形态的改变。

  • 标签: 病例报告 跟骨骨折 高弓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配合Ⅲ类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分析相关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所有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前牙反(牙合)均解除,反(牙合)解除平均时间为3.5±0.8个月,覆(牙合)覆盖关系达正常。治疗后SNA(°),ANB(°),UL-EPlane显著增大(P<0.05),上颌骨及上唇前移,骨性关系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U1-NPo(mm),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出现一定的唇倾,下前牙无明显改变。结论上颌快速扩结合Ⅲ类牵引,能够改善患者的颌骨发育不调与凹陷型侧貌,可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快速扩弓 Ⅲ类牵引 上颌发育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改良纵切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中患者41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纵切缝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改良纵切缝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采用改良纵切缝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深度推广普及。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纵切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取的42例慢性肛裂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选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21例(选取改良纵切缝术治疗)两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术后复发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病患,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缝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减轻症状,有效预后,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的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治疗效果 改良纵切横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筋膜阻滞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9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将选取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5例患者。观察结合使用超声引导下腹筋膜阻滞技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1.1%(32/45),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4;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相比,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χ2=5.541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筋膜阻滞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患者在后期的观察中未表现出严重并发症,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筋膜阻滞技术 腹部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联合记忆合金齿钉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176例车祸伤导致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02例,女74例,年龄18~72岁,平均41.6岁,均使用不同内固定材料结合记忆合金齿钉手术治疗。结果167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诊6~18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齿钉松动、脱落,未发生骨不连、深静脉血栓、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常规内固定结合齿钉对于常规方法难以复位、固定的游离骨碎块能有效固定,是有效的、合理的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方法。

  • 标签: 粉碎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记忆合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裂分别采取肛裂切除术与纵切缝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裂患者76例,分为38例肛裂切除术组,38例纵切缝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肛裂切除术组的切口疼痛(4.1±0.9)、术中出血(45.6±11.2)等均要优于纵切缝术组切口疼痛(4.5±1.2)、术中出血(54.4±1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裂切除术和纵切缝术治疗肛裂,均有各自的优势,两种手术总体疗效无明显区别,临床宜根据个体差异确定手术方式。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肛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二次剖宫产实施过程中,腹壁纵横切口对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年内收治的10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50例。对照组需实施腹壁横向切口剖宫产。观察组需实施腹壁纵向切口剖宫产。比较两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实施二次剖宫产时,通过在腹壁上实施纵向切口能够明显提升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横纵切口 二次剖宫产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近15年来,我们采用国产GF-1型管状吻合器进行食管胃上吻合共393例,失败3例,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其发生率分别为0.5%,0.7%,0.2%,并较以往缩短手术时间,显著减少了颈部吻合口例数。本文重点对吻合失败及吻合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作经验性介绍。

  • 标签: 食管 吻合器Esophageal and gastric anastomosis on bend can be repeated use of stapler experienc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外推磨牙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在不拔牙的治疗中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结果在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实验组口外推磨牙的治疗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其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1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其对比结果显著,P<0.05。结论在此次结果中显示,口外推磨牙的不拔牙的方式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的效果较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口外弓推磨牙 治疗 安氏Ⅱ-1类错牙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裂行纵切缝术与肛裂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8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44例,研究组行纵切缝术,对照组行肛裂切除术,对比其临床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肛裂患者行纵切缝术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1.20±1.61)d,术后住院时间为(14.87±2.31)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裂患者行纵切缝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推广、实施。

  • 标签: 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术后住院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产妇行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于子宫下段给予欣母沛注射方式止血,其中部分患者进行联合传统的8字间断缝合的方法止血。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缩宫素的基础上进行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及术中输血率分别为0.00%、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2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好,可有效降低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减少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经济实惠,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剖宫产 子宫下段出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