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78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7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眼外伤 交感性眼炎
  • 简介:人际敏感性最早源于Boyce和Parker提出来的“interper鄄sonalsensitivity”,指一种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过分觉知和敏感[1]。目前关于人际敏感性有着不同的看法。Marin[2]认为人际敏感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持续关注消极评价,这种特质使个体对人际冲突、指责、拒绝等保持警觉和敏感。Otani等[3]指出人际敏感性的特征是过分敏感及恐惧实际层面的批评或拒绝。赖运成将人际敏感性作为一种对他人行为、认知及情绪情感反应过于灵敏的人格[1,4-6]。

  • 标签: 人际冲突 敏感性 大学生 编制 人格特质 情感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以及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科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诊疗的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性测试结果分为敏感性组(26例)和非敏感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及其他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敏感性的恢复情况。结果皮肤敏感性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性组的有效率42.3%,非敏感性组的有效率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性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性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痤疮 皮肤敏感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伴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及时完善各类相关辅助检查,加强病房巡视,注重病情细节的观察,保证充足的休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本例患者因为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护理得当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和控制。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mdash 躁狂发作 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情况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放疗敏感性作为依据,将其分为放疗不敏感组与放疗敏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urvivin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和晚期乳腺癌的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放疗敏感组;放疗前后,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结论Survivin表达情况与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以将其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乳腺癌 Survivin表达情况 放疗敏感性 影响
  • 简介:摘要肿瘤化疗工作一直都是临床上重点讨论的话题。相对而言,肿瘤是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多数临床治疗手段,只能是不断的控制肿瘤的恶化速度,并且积极的维持患者正常身体指标。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患者身体的恶化,肿瘤化疗敏感性的调控越来越难,导致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持续下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可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近年来,不断的有研究成果证实,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日后可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免疫调节因子 肿瘤化疗 敏感性 调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在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课题研究共有875例小儿内科患儿被入选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曾于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诊治,将入选患儿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则根据预先选择的儿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来进行监测和管理,随后对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口服药物服药延迟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口服药物服药延迟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指标数据得到显著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科的护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对预防相关疾病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医院儿科 护理质量 护理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查与药物敏感试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病原菌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的具体情况。结果在所选患者分离出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也比较多见。这些细菌对于绝大部分的抗生素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但是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我院所在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选择抗生素,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药物 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1(NQO1)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a)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NQO1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易感性之间相关性分析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偏倚风险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对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对照研究,病例组有717例,对照组1794例。原始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评估关联强度。在整体分析中,所有遗传模型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没有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亚洲人种族在NQO1C609T多态性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有强烈的关联。结论结果表明NQO1SNP609T等位基因可能是亚洲人的一个危险因素分析。

  • 标签: NQO1 SNP609 多态性 癌症风险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结论与心电图比较,心肌酶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差。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方法对于PICC早期功能障碍的精确评估。方法以2017年1—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新入院病人100人。按照入院顺序,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50人入对照组(回抽+推注),50人入组实验组(抽吸及推注)。对照组采用回抽+推注方法,实验组采用抽吸及推注方法。结果实验组方法的评估准确性大于对照组方法的评估准确性性(P<0.05)。结论运用G.A.Goossens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国现有设备可提高PICC功能障碍的早期检出率、及早进行干预、降低PICC堵管率和非计划拔管率,从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C 功能障碍 精确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0年到2014年60例第一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护理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风后抑郁 中医特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科进行中医特色护理,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加强医护协作,建设中医特色护理单元,提高护理质量和内涵。观察和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在外科的重要作用和疗效。方法针对医患纠纷集中分布人群,对我院120例手术患者(年龄≥35岁)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和常规护理,并进行分组相互对照研究。结果选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患者在情绪、心理及术中、术后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强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中医特色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在外科领域广泛推广中医临床特色护理,以中医特色护理为杠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中医传统医学优势的同时,又加深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在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缓冲区域,从而规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200例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社会功能活动及生活能力量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患者,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效果可靠,可促使患者病情康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中医 护理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护理的特色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相关权威医学资料,对比分析中医护理特点,了解中医护理于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归纳其应用价值,进行总结评价。结果中医护理运用辩证护理依据,强调整体护理思想,遵守中医护理原则,按照中医传统技术实施护理措施,增加临床对中医护理的认识与了解。结论中医学经历数千年实践经验累积,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思想极具特色,用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中医护理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 标签: 中医护理 特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单纯创伤性单处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镇痛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因人因证加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涂擦、耳穴压豆、中药热熨五项中的三项中医特色护理,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无痛病房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强度。在临床骨伤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疼痛干预 无痛病房 中医特色护理
  • 简介:摘要中医与西医有着巨大的差别,两者相互结合所能够带来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在文中主要就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在临床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为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的推广与中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中医护理 特色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