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药物外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马铃薯外敷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从药物外渗时用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每30~60分钟交替连续6小时,再用马铃薯外敷,1天2次,一次30~60分钟,连用2天。对照组患者不用冰敷,只用马铃薯外敷,1天2次,一次30~60分钟,连用3天。于治疗后第3,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疼痛,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第3,7天的各观察指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局部肿胀,皮下淤血消退快,疼痛减轻。治疗效果满意,无静脉炎发生。

  • 标签: 冰敷 马铃薯 药物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研究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用于急性痛风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采用常规西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中药浴足及药物外敷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性痛风患者疼痛控制、临床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急性痛风患者24小时内疼痛控制率及症状缓解率93.33%较对照组76.67%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显著,既能控制疼痛,又能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药物经济学效益好,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中药浴足 药物外敷 急性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工艺对制首乌外观性状、内在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鲜品何首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加工参数,对比不同处理方法、不同蒸制时间下,制首乌外观形状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内在质量的改变状况。结果(1)鲜品何首乌直接干燥处理后,采用黑豆汁搅拌均匀后炖制,时间控制在44~52h之内;(2)鲜品何首乌蒸制干燥后,采用黑豆汁搅拌均匀炖制,时间不能低于48h。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蒽醌类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并且符合要求。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对制首乌外观性状、内在质量的影响较大,以控制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方式来炮制何首乌,其质量有待研究。

  • 标签: 制首乌 生何首乌 炮制工艺 外观性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男性36例,女性26例)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静脉发生率分别是22.58%、3.23%(χ2=6.132),患者满意度分别是77.42%、93.54%(χ2=5.685),研究组的护理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外渗致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化疗药物 外渗 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