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的相关信息,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方法在本院选取2007年1月到2017年1月近三年时间内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资料50例,并将其划分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者实施处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导致阑尾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含手术时间不准确、手术的时机不恰当、手术切口方式不正确、患者基础疾病及年龄影响,以及患者身体素质不良。针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急性科学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病症恢复的效率。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细节能够发现,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性预防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身体恢复的效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阑尾 手术切口 感染因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肿瘤术后创口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方法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后创口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方法。结果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5.71%(4/70);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29%。结论对于头颈肿瘤术后患者,应加强术后创口感染的防治,并对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可降低创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尽快康复。

  • 标签: 头颈肿瘤 创口感染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20例行创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60例,应用常规感染预防方法)与观察组(n=60例,临床分析感染因素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18.33%,2组术后感染切口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分析影响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切口清理是否彻底、清理时间是否及时、护理人员是否具有消毒意识、就诊环境条件等,只有减少这些不良因素干扰,及早实施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创伤 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20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出现17例手术切口感染,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Ⅱ类切口、手术时间>2h和住院时间>15d都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感染。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8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12月—2017年6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恢复,保证其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骨科切口感染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普通外科患者出现腹部切口感染7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资料,另选择普通外科行相同手术治疗患者70例进行作为对照组,结合其基本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引发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性别、切口长度及切口引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偏大、体重指数偏高、手术持续时间长、且切口类型分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如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等,需注重加强术前护理、营养支持等,注重体温护理和切口监测,做好并发症预防,改善预后。

  • 标签: 普通外科 腹部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卫生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126例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并总结相关临床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等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卫生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侵入性操作和营养不良等,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且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当作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常规化护理的51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实施综合化护理的51例患者视为干预组,分析且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导致患者切口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患者中,急诊手术为9例,非层流室手术为5例,手术过程中有人员参观为8例,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为4例,接台手术为3例。干预组患者相较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P<0.05)。可见,急诊手术、手术过程中有人员参观、非层流室手术、接台手术以及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等因素,均能够导致患者切口出现感染。结论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具有多种手术室因素,经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展切口感染的几率,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手术室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为预防骨科手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到骨科手术病人950例;(一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骨科手术病人950例,(二组)一组为实施护理干预前的护理模式,二组为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严谨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直接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手术病人切口感染行手术室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2018年6月收治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分别予以一般护理、手术室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32例,高于对照组22例,丙级伤口3例少于对照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7.14%(3/42)少于对照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肠胃道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感染,提升愈合效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胃肠道手术病人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关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以及相应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200例手术治疗的病人接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观察组的病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而对对照组按照医院护理常规进行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手术后切口的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5%,切口感染率为3.33%;对照组手术后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切口感染率为1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有效防止其切口感染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切口感染 手术是护理管理 治疗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1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做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7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甲组患者为104例,乙组患者为103例。此次研究乙组生理盐水冲洗+静注头孢噻肟钠,研究甲组碘伏冲洗+静注左氧氟沙星,总结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儿切口愈合的总优良率(97.12%)大于乙组患者(88.35%),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甲组患者切口的感染率(1.92%)小于乙组患者(9.71%),有统计学意义(χ2=5.744,P=0.016)。结论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碘伏冲洗+左氧氟沙星可促进切口良好愈合,并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概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手术 碘伏冲洗 左氧氟沙星 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68例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34)和对照组(n=13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切口感染预防。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3h、非层流室、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急诊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风险更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感染 手术室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择取2015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80例手术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感染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880例患者中,42例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发生率为4.77%。经统计学分析,切口感染发生手术室相关因素包括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结论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参观人员、接台手术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对于此应做好术前评估、手术环境护理、无菌原则落实、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等方面护理对策。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室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严重者甚至可能会由于引发全身炎症而致死。本文笔者基于外科手术患者切口的概念对手术室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给同行业医疗事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防止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随机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手术患者中选择45例为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性质、时间、有无人员参观以及是否为接台手术等手术室相关因素均与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影响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手术室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施以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用于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切口红肿、切口裂开等发生率分别为2.22%、2.22%,其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临床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预见性护理 术后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时间范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按照“简单随机”方式分组,每组50例。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指标、切口感染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切口愈合指标及切口感染指标均取到了良好的效果,P小于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患者切口愈合指标改善效果佳,且切口感染指标效果理想。

  • 标签: 胃肠道 手术室 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抗生素及术中碘伏冲洗对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防治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前不使用抗生素,在术中使用过氧化氢冲洗,实验组患者在术前使用抗生素,在术中使用碘伏冲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在术前使用抗生素和术中使用碘伏冲洗,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碘伏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n=35,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n=35,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将两组患者手术之后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一段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切口感染的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96%,住院天数为(13.27±2.98)天;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切口感染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7.14%,住院天数为(15.78±3.59)天。结论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过手术后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减少患者治疗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