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服用中药的患者,对已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自身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有关。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关对策,可提高用药安全,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烟肼所致罕见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异烟肼罕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异烟肼罕见不良反应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结论异烟肼所致罕见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用药观察与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异烟肼 罕见 不良反应 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甲硝唑引起不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硝唑导致的不良反应共78例,其中神经系统22例,皮肤及其所属器官反应20例,心血管系统13例,泌尿系统7例,消化系统6例,呼吸系统4例,血液系统4例,其他系统2例。结论甲硝唑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附属器官以及心血管系统,而不是消化系统。

  • 标签: 甲硝唑 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及相关策略。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献血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23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精神紧张为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占56.9%,其次为空腹或饥饿(18.7%)、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11.4%)、晕针晕血(5.7%)、环境因素(3.3%)、采血技术原因(3.3%)。以全身表现为主的B类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则主要为精神紧张、空腹、饥饿、睡眠不足、疲劳过度、晕针晕血等因素;精神紧张也是B类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精神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需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知识、消除献血紧张恐惧心理;为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穿刺采血技能、提高医护人员接待和护理服务水平,来缓减献血者的精神紧张,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献血的目的。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诱因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药品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提高药品合理使用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药房退药处方以及不良反应发生记录,将临床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和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和ADR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而常见ADR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障碍。结论加强对临床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监测,统计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做好药房用药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房 药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名叫乙酰水杨酸。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发现它有许多新的药效药理作用,与老年病有密切关系。它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服用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对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防治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对老年性中风和老年痴呆服用阿斯匹林,其知觉度每年可恢复17%~20%,且不易再复发。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的防治据文献报告,每日服用阿斯匹林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阿斯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阿斯匹林还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有降血糖作用。此外,阿斯匹林还有些作用,如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副作用和降压保胎作用等。在服用剂量上,一般以每日服用肠溶阿斯匹林100毫克为宜;服用时间最好在早晨7时前最好。因为晨起后血小板聚集力逐渐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时刻,所以,在早晨起床后要尽早服药。但对患有胃溃疡病、胃出血倾向者应慎重用药,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标签: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瑞氏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8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损伤,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于皮疹和肝功能损伤。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临床需高度警惕,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于我中心进行卡介苗接种的86例小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有小儿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疫苗接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小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6%,对照组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9.77%,观察组不良反应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卡介苗接种小儿应用预防不良反应护理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可显著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卡介苗接种 不良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由于使用阿司匹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8例,统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以及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包括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等。有14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有7例患者累及血液系统,有9例患者累及神经系统,有7例患者累及消化系统,有8例患者累及泌尿系统,有13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1。结论使用阿司匹林应规范用药标准,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过敏史,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泌尿系统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患者,对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克林霉素主要应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抗感染治疗当中,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部位的损害,无严重性不良反应发生,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也较多,占30%。结论临床中应高度重视克林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对于有药物过敏史或自身为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观察用药时的反应。积极预防过敏性休克,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应注意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避免滥用药物。

  • 标签: 克林霉素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应用卡马西平的药理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卡马西平有很强的抗癫痫效能,单用或与其他抗癫痫药合用治疗部分性发作、特别是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以及这些发作类型同时存在的癫痫有效。结论卡马西平是安全、有效、广谱、没有认知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而得到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

  • 标签: 卡马西平 药物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非常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阿司匹林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重新认识和评价非常重要,从而对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阿司匹林 药理学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种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多种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180张处方,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结果多种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180张处方中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眩晕、失眠、恶心呕吐、嗜睡等,多种药物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药物剂量过大以及药物重复使用等。结论多种药物联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上要提高对多种药物联用的重视度,充分掌握药物之间的作用、原理,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多种药物 联用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从而确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5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途径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同,静脉给药49例(65.33%)口服给药26例(34.6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和性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女性49例(65.33%),男性26例(34.6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的为胃肠反应,30例,占40%,过敏反应29例,占38.67%,神经系统损害12例,占16%,静脉炎4例,占5.33%。结论合理使用阿奇霉素,科学控制药物浓度,及时调整滴注的速度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20例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主要是集中在治疗后的3个月(68.8%);有6例患者是发生的单一不良反应,另外10例皆是2种或者是合并有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且服用他巴唑治疗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2%要明显高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患者的1.1%(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要尤其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