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不稳骨盆骨折治疗后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入组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基于此增加尿路感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22.00%),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稳骨盆骨折患者治疗后增加尿路感染护理,能有效减小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和骨盆功能。

  • 标签: 不稳定 骨盆骨折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1%,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9%,心电图改善率63.6%,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体外反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不稳骨盆骨折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8%,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评分都要好于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不稳骨盆骨折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可以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护理中。

  • 标签: 不稳定骨盆骨折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结论在不稳性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的因素,确定骨折分型,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稳型骨盆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舒适度评分(91.2±3.4)显著高于对照组(65.2±5.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不稳定型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治疗不稳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治疗不稳性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实行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来治疗不稳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17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P<0.05),且心电图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在临床治疗上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性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114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绞痛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性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50例不稳型心痛患者综合护理,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型心心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纽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组给予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观察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50.65±3.64)分、SDS评分为(52.56±3.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3±3.64)分及(59.82±3.54)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03±3.65)分,高于对照组的(84.53±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性心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其焦虑及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心心绞痛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86例患者纳入试验,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每组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方案应用于不稳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感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方法将不稳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于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0.5g,3次/d口服,14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7.50%,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3.14±1.26)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5.67±1.78)mg/l,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

  • 标签: 芪参益气滴丸 心绞痛,C-反应蛋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性骨折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采取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例,其中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不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80岁)不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9例,随机予以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头人工关节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假体选择对治疗的过程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但骨水泥组的进程更快。

  • 标签: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水泥型 生物型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不稳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按照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1℃)入选的78例UAP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2.8℃)入选的82例UAP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的UAP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6.2±2.1%比48.5±5.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环境温度对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UA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 标签: 温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 CD62p 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 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HAM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HAMD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都有下降,但实验组降低程度更大;实验组患者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对疾病认知度及SAQ总分等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心绞痛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应当积极推广。

  • 标签: 健康管理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型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型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PFNA组(n=20)和关节置换组(n=20),分别进行PFNA术和关节置换术。结果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患者,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出院时间、术后一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患者,P<0.05。结论PFNA内固定及关节置换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在临床工作用应当结合患者的综合因素选择。

  • 标签: 高龄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补元益心汤治疗老年不稳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补元益心汤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心肌血运重建情况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高血脂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心肌血运重建情况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老年不稳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采用补元益心汤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补元益心汤 治疗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 心肌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不稳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2016年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三维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结果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不稳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在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三维护理管理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可地尔对不稳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定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17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对照组(85例,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85例,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尼可地尔),比较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尼可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复杂不稳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例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X线片的检查诊断,其中男性患者是10例,女性患者是1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0.1±1.5)岁。其中AO分型为,2例患者是B2型,8例患者是C1型,5例患者是C2型,5例患者是C3型。随访观察上述患者的骨折愈情况、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的时间是8.34±1.21个月。骨折的愈合时间是3.45±1.01个月;20例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在其活动腕关节时出现轻度疼痛,3例患者出现部分受限。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正中的神经损伤、内固定物的松动、感染和腱鞘炎等。经过相关分析,有12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有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良、1例患者为可。结论在患者的掌背侧进行双钢板的内固定疗法,对桡骨远端的复杂且不稳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的愈合率较高,且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双钢板内固定 桡骨骨折 远端复杂 不稳定性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