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用灭菌包装材料是医院必备的医疗耗材,本文对多种包装材料进行多方比较,以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

  • 标签: 医用灭菌包装材料 选择 考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建立个性化膏滋质量标准提供探索依据。方法通过我院膏滋的生产进行汇总分析。结论膏滋质量标准和小包装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

  • 标签: 膏滋 小包装 出膏量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避免纸塑包装灭菌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包装袋开裂、湿包、包装袋被刺破等引起的灭菌质量差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针对包装及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包装及灭菌方法。结果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灭菌不合格率。结论对灭菌物品进行纸塑包装的时候要采用正确的包装方法,避免密封处开裂,同时要确保纸塑包装的材料质量过硬,并且采用规格合适的医用封口机,灭菌后合理存放能够有效的提高纸塑包装物品的灭菌质量以及使用效率。

  • 标签: 纸塑包装 灭菌物品 问题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追溯系统的使用,利用信息化管理检查包装灭菌区,提高了工作质量,优化了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保证灭菌物品及时、准确供应,保证临床手术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追溯系统 条形码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医用止血胶管应用于直剪纸塑单包装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我院CSSD对直剪纸塑单包装进行改进,剪尖用胶管保护法代替以往常用的纱布包裹保护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及成本。结果剪尖用胶管保护法较以往常用的纱布包裹保护法可更好的达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以及纸塑包装规范的要求,且两种方法以1个月为计算的费用差是900-216=684(元),以此推算,每年可以减少医院消耗材料成本支出8208元。结论剪尖用胶管保护法代替以往常用的纱布包裹保护法,既达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以及纸塑包装规范的要求,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 标签: 医用止血胶管 直剪纸塑单包装 消毒灭菌 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对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包装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前后的500件手术器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质量管理实施后的器械质量合格情况和满意度较质量管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环境卫生学检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清洗消毒包装的效果,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 标签: 供应室 手术器械清洗 消毒包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前医疗器械清洗包装7329件为质量管理前组,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后医疗器械清洗包装7648件为质量管理后组,比较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结果质量管理后组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100.0%)、医疗器械功能完好率(98.6%)、医疗器械包布质量合格率(100.0%)均明显高于质量管理前组(86.2%)、(89.7%)、(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能够提高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 清洗包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室包装内差发生率。?方法通过组圈、选定主题、拟定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将品管圈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运用于包装工作中。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包装内差由0.29%降低至0.078%。无形成果显示,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力、自信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还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 标签: 品管圈 消毒供应室 包装内差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包装器械过程中忽视细节对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临床科室反映纸塑包装袋器械经高压灭菌后出现污渍的现象,将50件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经规范清洗后彻底干燥,严格按规范方法进行纸塑包装灭菌(试验组),用随机法与50件日常纸塑包装灭菌效果(对照组)进行对比,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灭菌合格率为100%,而对照组的灭菌合格率仅为86.0%。结论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器械的包装,注重细节,对灭菌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纸塑包装 干燥 灭菌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60例肝脾破裂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救治,后者采用常规模式救治,对比两组的救治成功率。结果治疗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3.33%,参照组的救治成功率为73.3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在肝脾破裂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开通急诊绿色通道,能够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肝脾破裂 急诊绿色通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危急重”老年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112例危重症老年患者。对照组采用正常入院方式。观察组建立绿色通道为患者入院。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就诊时间(2.59±0.62)min低于对照组的(13.85±2.36)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6.79%,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绿色通道对危急重老年患者急救发挥重要价值,不仅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得到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确保患者生命,利于维护医院形象,调节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危急重老年患者 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救治通道,并给予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本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患者接诊至入院时间为158~231min,平均时间(194.2±3.6)min。治愈58例,3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5.08%。结论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护理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救绿色通道 严重创伤 死亡三联征
  • 简介:摘要医院是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度与医疗服务安全性。但是,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却产生了巨大的能耗,从而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此,将绿色计算理念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中还存在以下不利于生态系统构建的问题第一,当前很多医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老化;第二,医院领导缺乏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的支持;第三,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作用缺乏了解。为此,应当从加大绿色环保IT设备的采购,加强专业维护队伍建设,加大医院绿色生态信息化建设的宣传等角度进行改进。

  • 标签: 绿色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生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诊抢救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抢救程序。选取2015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后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研究组48例,给予绿色通道抢救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绿色通道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抢救室 多发伤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的诊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102例热射病患者纳入效果分析中,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按照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处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血液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38℃所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9±0.2)h和(7.08±0.57)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0.29)h和(9.02±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横纹肌溶解程度和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热射病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热射病 急诊 绿色通道 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