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140例HBsAg阳性孕妇根据乙肝携带状态分为大三阳组及小三阳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婴儿乙肝状态。结果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含量明显高于乙肝小三阳孕妇;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大三阳组孕妇(19.14%)明显高于小三阳组孕妇(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大三阳孕妇体内HBV-DNA含量>105copy/mL时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HBV-DNA<105copy/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乙肝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有关,孕妇血HBV-DNA含量越高,新生儿感染率越高。对这类孕妇应加强阻断HBV病毒宫内传播,减少新生儿乙肝感染。

  • 标签: 乙肝 母婴传播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进口试剂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352例血清和血浆标本,采用美国雅培有限公司出品的“ARCHITECTHBsAg”和罗氏诊断公司出品的“HBsAgquantitativeElecsys”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罗氏试剂与雅培试剂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结论两种HBsAg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相关性较好,具有同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测定HBsAg的室内质控方法。方法选择0.5IU/ml的HBsAg阳性质控品进行20次检测,先用即刻法和L-J质控图联合排除异常值后算出X、SD、CV,用该值绘制L-J质控图框架,再直接使用未经取舍的20次检测数据计算其X、SD、CV,绘制L-J质控框架,最后用同一批号的质控品测定值分别在上述两个不同质控框架中进行绘图验证.结论先用即刻法和L-J质控图联合排除临界阳性质控品(0.5IU/ml)异常值后得出X、CV、SD,再用该组值绘制常规L-J质控图适合用于ELISA法检测HBsAg室内质控。

  • 标签: ELISA法 室内质控 异常值取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14240例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分析而得,食品、公共场所两行业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及两行业男女性别HbsAg携带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服务员、理发员HbsAg携带率高,HbsAg携带者两对半模式从以小三阳为主向,以大三阳为主转变。说明密切接触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之一,对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在两行业是同等重要。

  • 标签: 从业人员 表面抗原 携带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650例体检和门诊病人分别进行ELISA法语GICA法检测HBSAg。结果ELISA法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9例,阳性率为10.63%,GICA法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4例,阳性率为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92.8%,GICA法灵敏度为88.4%,特异性为91.6%,ELISA法与GICA法相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无明显差异。结论ELISA法与GICA法检测HBSAg均有良好的效果,ELISA法灵敏度较高适合常规检测,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普查筛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至2009年在我院出生,且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80例,对儿童的乙肝免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是否导致感染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乙肝免疫,感染阻断率为98.75%,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为0。结论儿童接种HBl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且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为“大三阳”有关,且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HBV感染的机会。

  • 标签: 母亲HBsAg阳性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sAg金标试纸条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有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使用金标法试纸条筛查HBsAg,献血后应用ELISA法进行HBsAg初检、复检2次检测。结果金标法初筛49536人,HBsAg阳性3314人,阳性率6.69%;ELISA法检测40401人,HBsAg阳性33人,阳性率0.082%。结论血站应用HBsAg金标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筛查,可降低HBsAg阳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HBsAg 金标试纸条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BsAg检测的胶体金法与ELISA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38例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标本,根据S/OD值,将其分为A、B、C、D四组,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438例HBsAg阳性标本,其中A组(1.0≤S/OD≤6.9)38例,胶体金法法检测出3例,检出率为7.89%;B组(6.9<S/OD≤12.8)40例;C组(12.8<S/OD≤25.0)350例,D组(>25.0)10例,胶体金法均全部检测出,两组方法检测A组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ELISA法比胶体金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高,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由于胶体金法容易造成漏检,因此ELISA法比胶体金法更适用于临床检测HBsAg

  • 标签: HBsAg检测 胶体金法 ELISA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孵育时间在ELX808酶免分析仪(美国宝特BIO-TEK)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了解ELISA方法对HBsAg和抗-HCV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方法由于在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中,酶免分析仪短时间处理数张酶标反应板时,会有发生“堵车”现象,本实验分别选择不同参数的标本作为实验对照,延长ELISA方法的孵育时间,让ELISA酶标反应板在孵育室(孵育箱)中滞留相应的时间后才进入读板状态。结果孵育时间延长对阴性样本无影响,对阳性、弱阳性和质控血清都有影响,从而会影响临界值得计算和血清样本结果的判断。结论酶标反应板孵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标准时间15分钟,否则HBsAg和抗-HCV的实验结果都将会失控。

  • 标签: 孵育时间 ELISA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导致出现(HBsAg)钩状效应(HBsAg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其中,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35例,倍比稀释标本后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和一步法检测HBsAg,观察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不同稀释比与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检测35份标本原血清结果,一步法HBsAg均为阴性,二步法均为阳性;一步法,大部分标本从原血清至17均为阴性,吸光度值OD为0.076,117稀释后OD值逐渐升高,从1126至11023吸光度变化不大(OD值3.30±0.15),12058后OD值逐渐下降;二步法从原血清到1266吸光度变化不大(OD值3.20±0.17)),1524后OD值逐渐下降。结论ELISA二步法可避免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效应所引起的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钩状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精神病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HBsAg)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ALT)阳性情况,为医院有效的控制乙型肝炎在精神病患者中的传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体检者包括1000例精神病患者及856例健康者,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的阳性率,速率法检测ALT的阳性率。结果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18.9%,ALT阳性率为23.7%,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里,男性的HBsAg阳性率为27.7%,女性阳性率为20%;男性的ALT阳性率为14.3%,女性阳性率为17%;性别比较的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LT的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HBsAg和ALT的阳性率都比普通人群高,且男性HBsAg阳性高于女性,因此对患有乙型肝炎的精神病患者应该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监测,隔离治疗,防止HBV的感染和传播,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有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精神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怎样预防进行系统论述。方法对最近几年有提及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是否及怎样进行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进行提炼。结果明确应用利妥昔单抗、蒽环类衍生物及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需积极进行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建议使用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恩替卡韦;尽量在化疗前1周开始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化疗合并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某些情况也需要积极进行预防抗乙肝病毒治疗,恩替卡韦为较佳选择药物,需估计好用药时机及使用足够疗程,以防止相关患者的HBV再激活。

  • 标签: HBsAg阴性/抗HBc阳性 化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龙陵县辖区内从事食品及公共场所服务人群血清中HBSAg携带现况,为制定该群体中乙型肝炎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酶联免疫法。结果2010-2012年度共检测龙陵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6732人,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1.87%,低于有关文献报道7.86%1水平;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3.13%和1.49%,16-25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为2.53%。结论龙陵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较低,男性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16-25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它年龄组。

  • 标签: 乙型肝炎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HBSAg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珠浓缩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选用较好的方法用于低浓HBsAg的测定。方法ELISA检测HBsAg为强阳性的血清标本40份,混合为HBsAg强阳性混合血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全阴性血清稀释成46例浓度不同的HBsAg阳性血清,然后分别用磁珠浓缩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磁珠浓缩法检测46份标本阳性例数42例,最低检出浓度0.1IU/mL,ELISA检出阳性标本33例,最低检出浓度0.5IU/mL,磁珠浓缩法灵敏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P<0.01)。结论磁珠浓缩法可明显提高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 标签: HBsAg 灵敏度 磁珠浓缩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对ELISA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导致ELISA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试剂盒的因素、溶血标本的影响、标本离心等等。

  • 标签: ELISA HBsAg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ELISA法重新检测HBsAg金标试纸法检测后标本的必要性。方法将扬州市中心血站2017年1月—10月收集的30548份标本分别用金标法和ELISA法对HBsAg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经ELISA法检测HBsAg金标初筛197份阳性的标本有50份阴性,30351份阴性标本有78份阳性。结论HBsAg金标快速检测虽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携带方便,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差。用ELISA进一步检测,更好的避免假阳性与假阴性,保障了血液安全的同时挽留了假阳性的献血者。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HBSAg 金标试纸法 ELISA 复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献血者HBsAg阳性淘汰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成都市血液中心2005年至2011年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比较阳性淘汰率变化趋势,分析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HBsAg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HBsAg阳性淘汰率上升约0.7%,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品的S/CO值均比一步法试剂结果高。结论两步法ELISAHBsAg试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但对其特异性也应达到较高的水平。

  • 标签: 两步法 献血者 HB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