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发病初期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与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的关系即N20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搜集50例病程<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内科基础疾病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监测其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及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经治疗3周后再次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2)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与治疗前后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早期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越长,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越差。

  • 标签: 脑卒中 体感诱发电位N20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眼部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COPD稳定期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52~75岁,平均(62±14)岁,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53~72岁,平均(61±13)岁,均于肺功能检查前进行PVEP检查,比较各组间P100波潜伏期时间(LP100)和P100波振幅(AP100)的差别,对COPD组PVEP。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引起PVEP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LP100均显著延长,AP100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P100及AP100与一秒率呈正相关。结论在出现相关眼部疾病临床表现前,COPD稳定期患者已出现PVEP异常,其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发电位 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光明穴对于近视患者视力以及P-VEP(图形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针刺光明穴治疗,乙组患者针刺孔最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情况与P-VEP。结果甲组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乙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P100潜伏期、振幅对比,组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光明穴有利于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力状况,但对P-VEP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针刺 光明穴 近视 视力 P-VEP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s)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采用MVD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53例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BTEP的W2、W3波。其中38例在完成减压后BTEP明显改善(改善组),15例未明显改善(未改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53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改善组术后即刻缓解28例,10例术后两周内疼痛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面瘫、听力下降、麻木等并发症。15例未改善组中,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BTEP术中无明显改善;术后即刻缓解8例,4例术后疼痛缓解,3例在随访期仍存在明显疼痛;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均未见复发。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MVD术中BTEP改善可预测手术效果。未改善可能与责任血管压迫力量较大、病程较长、既往行过射频热凝术等因素有关,相较于改善组,手术疗效相对不确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