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化疗药物对配置人员的职业危害,探讨如何加强静配中心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方法通过阐述静配中心人员在配置药物中的职业危害,从规范化疗药物配置的操作流程、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来探讨静配中心人员进行化疗药物配置时的职业防护。结论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全面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和自我防护意识,一定会将化疗药物配置的职业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血中茶碱的HPLC测定方法,开展茶碱血药浓度检测。方法采用反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依利特,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1ml/min,温度30℃,对流动相、内标、提取方法进行考察。结果确定用高氯酸处理血样,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内标物为咖啡因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茶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735X+0.0373,r=0.9992(n=8),线性范围为0.7353~29.4118μg/ml。茶碱低、中、高血药浓度的日内RSD%均<3,日间RSD%均<5。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在临床应用中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茶碱毒副作用,产生较佳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茶碱 血药浓度 HPLC
  • 简介:摘要钙磷代谢紊乱及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为钙磷代谢紊乱、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临床各种新药主要针对肾性骨病病理生理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起到减少患者骨量丢失,降低PTH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对肾性骨病的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囊素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0.02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为5.5)-甲醇(95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24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尿囊素与相邻杂质分离良好,浓度在0.1~0.5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0.2%,在80%,100%,120%3个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n=3,RSD=0.09%)、99.7%(n=3,RSD=0.11%)、99.8%(n=3,RSD=0.07%)。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尿囊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尿囊素 含量测定 反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七味消食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君药山楂中熊果酸含量。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0.044352~1.330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99.48%(RSD=1.1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前血型效价测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实用性,向临床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指导妊期期治疗,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方法产前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方法建立后,检测53例妊期期孕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方法实用性评估。结果53例受检孕妇有11例血型抗体效价≥164,阳性率为20.75%,对11例血型抗体效价≥164的受检者进行妊期治疗及追踪,有1例发生新生儿溶血(效价为≥1512)发病率9.1%,且溶血症状不明显。结论实验过程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前提下,临床反馈及检测结果分析,可以判断该方法适用于本院妊期期孕妇产前血型抗体效价的测定,指导临床产前诊断和妊期治疗。

  • 标签: 血型抗体效价 方法评估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7月前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合理现象,且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抗肿瘤药物合理及规范应用的对策,于2012年8月落实。在2012年7月未实施合理规范对策前抽取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2年8月后实施合理规范对策后抽取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住院时间短,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施予有效且及时的规范对策,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 标签: 规范 临床 抗肿瘤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房抗菌药物应用价值。方法参加医院药房抗菌药物应用调查的医院共26家,其中二级医院15家,三级医院11家,统计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二、三级医院药房抗菌药物收入、药品收入、抗菌药物收入/药品收入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结果二级医院抗菌药物收入、药品收入明显低于三级医院,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收入与药品收入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医院,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药房一联抗菌药物用药、二联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低,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高,而三级医院药房一联抗菌药物用药、二联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高,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医院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医院 药房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指出合理用药的社会促进体系必须从政策的完善入手,对用药药程控制,对于相关学科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浪费和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给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1.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5.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17.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抗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27/3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抗结核药物所引发的肝炎患者来说,主要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成效性高,而且经临床试验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身体症状均得到显著的变化,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心理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PSD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SD患者采用心理联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消解方法对食品样品中重金属Pb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消解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和实验室样品中的重金属Pb含量进行测定与对比。结果干法灰化的测定结果与样品加标回收率稍低,微波消解法测定结果较好。结论两种前处理方法均能满足常规食品检验对重金属Pb检测,结果的精密性与准确性符合要求,但各有利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消解方法。

  • 标签: 微波消解 干法灰化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尿液总蛋白测定的质控品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取若干健康体检者血清混匀,取不同量的混匀血清分别加入两份生理盐水中,配置成高、低浓度蛋白的质控品,分装标记,-70℃冷冻保存,并评价其瓶间差、稳定性和在不同批号试剂测定中的差异。结果自制质控品瓶间差小,稳定期至少6个月(P>0.05),不同批号试剂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尿液总蛋白质控品可用于尿液总蛋白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 标签: 尿液总蛋白测定 质控品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2种有机毒物;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和三氯乙烯多种有机毒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有机毒物,二硫化碳解吸,经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分离效果理想,相关系数r>0.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1%~6.8%之间;最低检出限范围0.10~0.79μg/mL;空气中最低检出浓度范围0.1~0.5mg/m3;解吸效率范围90.9~97.8%。结论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物毒物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工作场所 有机毒物 测定研究
  • 简介:摘要在乙型肝炎中,即使在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下,也只能控制疾病的进展,而不能完全治愈。这与肝细胞核中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epatitisBvirus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HBVcccDNA)密切相关,cccDNA能够在肝细胞中长期存在,同细胞分裂一同扩增,非常难以消除。因此,将HBVcccDNA作为治疗肝炎等疾病的靶点来研发治疗相关药物是十分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的。

  • 标签: 乙型肝炎 抗病毒药物 HBV cccDNA 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寻找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发生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结果药物外渗与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护理因素及患者因素有关。结论在输液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及减轻药物外渗的不良后果。

  • 标签: 药物外渗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想影响,为提高医学检验水平,降低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自愿参加本次试验的4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于服用利福平前后空腹抽取志愿者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肌酐(Cr)、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观察并比较用药前后所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服用利福平前后40例志愿者静脉血血清Cr、TBIL和DB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述自愿者第3d用药前的DBIL值为(6.72±1.93)μm/L,而第1d用药前DBIL值为(4.06±1.44)μ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福平可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肾功能等相关检验结果,应努力排除药物干扰,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信息。

  • 标签: 药物 医学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6月~2015年06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46例)选择常规药物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46例)选择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所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完成治疗后,C1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2组患者(P<0.05)。结论选择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可以获得确切止血效果,最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