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产妇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于2015年5月—2016年7月间接收的92例待产产妇,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6例,研究组自愿选择自然分娩,常规组自愿选择剖宫产方式,评价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例(10.87%),低于常规组15例(32.61%),(χ2=13.890,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第1日、第2日、第3日疼痛评分结果均优于常规组,(t=12.419、17.803、16.385,P<0.05)。结论自然分娩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剖宫产后低。

  • 标签: 剖宫产 自然分娩 并发症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自然分娩产妇施以全程心理护理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自然分娩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自然分娩护理期间施以基础护理;观察组自然分娩护理期间施以全程心理护理;最终对自然分娩成功率差异、施以母乳喂养成功率差异以及产后出血表现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96.77%)同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70.97%)比较,获得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87.10%)同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61.29%)比较,获得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同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比较,获得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开展自然分娩产妇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全程心理护理模式,对于自然分娩率成功率的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以及产后出血的减少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自然分娩产妇的预后质量。

  • 标签: 自然分娩 全程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严格抽选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产科收治240例住院待产产妇,依据产妇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与产后2h出血量。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达81.67%,有22例因无法忍受疼痛或产科指征而中转剖宫产,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2.50%,有45例中转剖宫产,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7.13±1.59)h,产后2h出血量为(184.50±46.78)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士心理护理有利于产程顺利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关注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助产士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心理护理用于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110例欲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助产士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用时及分娩后出血量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用时及分娩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在上述各项指标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助产士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并降低剖宫产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重点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产妇共12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60例,分析不同护理干预下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助于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产科护理新模式为观察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两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5.0%,对照组为50.0%,剖宫产率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5.0%,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产科分娩患者,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率、母婴结局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62例住院待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1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采取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自然分娩率、母婴结局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产后出血量少,排尿不畅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产程进展,增强产妇自然分娩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帮助产妇产后顺利康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推广应用。

  • 标签: 围产期 综合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率 母婴结局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在进行活动前先对产房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立提高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胎头位置异常产妇自然分娩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低原因查检表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胎头位置异常自然分娩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30.6%提高至实施后的84.4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改善后对患者、科室、医院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运用持续的品管圈活动能优质高效的对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进行合理规范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了其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品管圈 胎头位置异常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偶然发现在温泉里自由潜水,屏气时间远远大于在凉水中屏气时间,产生了“人体皮肤在水里是否存在呼吸功能”的想法,通过实验验证。方法分别在温泉、凉水各进行三次屏气计时实验。结果对上述两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P<0.01,两组数据有本质差异。结论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讨论,间接表明皮肤在水里存在呼吸功能,有开发潜力。并联想到COPD患者,皮肤出现明显毛细血管、微小血管增生,猜测很可能是人体长期缺氧,而代偿,出现皮肤呼吸的结果。

  • 标签: 皮肤呼吸 缝隙连接 COPD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设备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原理抽象复杂、结构繁琐、注重实践能力等特点,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医疗设备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知识的更新。基于工学结合为导向,结合医学影像设备学学科特点,注重实验教学课程开发。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医学影像设备学网络资源库建立、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工学结合为载体,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新目标。

  • 标签: 医学影像 实验课程开发
  • 简介:摘要利用微信平台的扩散优势,提出借助微信平台构建一款用于药品不良反应呈报的小程序,可快速、便捷地监测、报告、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本文介绍了小程序的设计流程、数据库设计框架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查询、分析等模块功能。该小程序可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公众的ADR呈报意识,挖掘更多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而提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敏感度及药物警戒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基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人员,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精防医生平均年龄27±10岁,初级职称占80%,中专学历占85%,公卫专业占80%,公卫医师转岗占75%,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平均时间为18±8个月,接受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培训平均时间为12±6小时,平均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为231±139人,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占用工作时间的(5±2)%;村医平均年龄51±6岁,职称未定级占93%,中专学历占100%,临床专业占100%,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平均时间为20±7个月,接受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培训平均时间为3±2小时,平均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为4±7人,从事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占用工作时间的(1±2)%。结论目前基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人员配置还不能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本校2016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教改组,以本校2014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以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为内容,传统教学组按五门独立课程教学,教改组以自行开发的疾病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并采用教师团队的方式教学。以教学课时量和考试成绩来比较评价效果。结果(1)相同的知识内容,教改组所需要的课时量比传统教学组减少30%;(2)两组学生的考试总分、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教改组均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使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 标签: 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 基础临床综合课程 教师团队化教学
  • 简介:摘要档案信息管理在妇幼保健机构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保障妇幼保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对于妇幼保健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并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之策,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的便利,为妇幼保健机构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 标签: 妇幼保健机构 档案管理 现状分析 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