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经验以及体会。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在我院计划接受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对于试验组患者则采取专业的护理方法。治疗和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尿瘘,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的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尿瘘以及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为4.00%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相对于传统的手术伤口较小,易于恢复,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配合相应的专业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基底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4例行TURBt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成3组A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42例),B组应用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4例),C组为应用闭孔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29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1例出现轻微膀胱穿孔;B、C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各2例。A、B组间及A、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中联合肿瘤基底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同时未增加其它风险的发生率,相较于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闭孔神经反射 局部浸润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及如何预防和处理。方法对本科室50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与膀胱肿瘤特性的关系及如何预防和处理。结果27例(5.4﹪)患者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20例(4﹪)表现为表现为出血,7(1.4﹪)例表现为膀胱穿孔,其中5(71﹪)例表现为腹膜外型穿孔,2(29﹪)例为腹膜内型穿孔。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术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出血和膀胱穿孔,出血能使用再次电凝止血或膀胱持续冲洗保守治疗痊愈,也有开放手术止血治愈,膀胱穿孔几乎全部可以以保守治疗痊愈,一般不会出血膀胱肿瘤种植转移。大的肿瘤和多发的肿瘤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膀胱 肿瘤 并发症 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电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对35例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电术,术后1周开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5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10次。结果2例术后尿道狭窄,经定期扩张后治愈。28例症状消失,7例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经尿道电术后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切术 膀胱腔内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术在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红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78例,观察并记录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情况,对比各项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后死亡患者0例,并发症出现者14例,发生率约为17.95%;对比不同手术方法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甲状腺治疗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并注意手术细节,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镜联合前列腺电镜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随机将40例膀胱结石患者分成单纯肾镜组、肾镜联合前列腺电镜(简称联合组)组。各组20例,分别使用气压弹道将结石粉碎成小于或等于4毫米大小颗粒。肾镜组自然排石,联合组一次性冲洗、钩出结石。观察膀胱穿孔发生率,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最终排尽结石时间,膀胱残石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肾镜组膀胱穿孔发生率,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最终排尽结石时间,膀胱残石发生率依次为5%、10%、20±0.46分钟、15±0.40天、10%;联合组依次为0、0、30±0.78分钟、5±0.45天、0。结论肾镜联合前列腺电镜治疗膀胱结石较单纯肾镜下碎石在膀胱穿孔、尿源性脓毒血症、膀胱残石发生率及最终排尽结石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肾镜 前列腺电切镜 膀胱结石 气压弹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子宫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其中,A组患者行经腹子宫术治疗;B组患者行经阴道子宫术,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由结果可知,经阴道子宫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临床优势。结论经腹子宫与经阴道子宫治疗子宫肌瘤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阴道子宫治疗临床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经腹 经阴道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到其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入住我院的1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术,术后注射吡柔比星的方法治疗,对病人术后进行膀胱镜和尿常规检查。结果对病人进行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中出现血尿1例,尿道刺激1例。结论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术联合吡柔比星能有效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等离子电切术 吡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高龄高危
  • 简介:摘要目的对BPH并膀胱结石患者实施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前列腺汽化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76例BPH并膀胱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汽化电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为(121.5±10.3)min,术后拔管时间为(2.3±0.6)d,拔管后患者排尿正常,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且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均为良性BPH,治疗有效性为100%。结论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汽化电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压弹道碎石 前列腺汽化电切 BPH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小弯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200例远端胃癌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律平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黄杨宁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淋巴结清除效果更佳,试验组术后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106.2±12.3)分高于对照组(68.4±15.5)分,试验组的感染、营养吸收障碍、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传统根治术,胃小弯术的淋巴结清除状况更好,具有更高的术后生存率,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更高。

  • 标签: 胃小弯全切术 传统根治术 远端胃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腔镜胆囊次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腔镜胆囊次切除手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上取得的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极大的降低了手术风险,该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腔镜胆囊次全切术 急性复杂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受良小切口甲状腺次术的31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A组),分析其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选取同期32例甲状腺患者作对照(B组)。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抬头视物受限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术在良性甲状腺疾病中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手术损伤并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改良小切口 甲状腺次全切术 效果
  • 简介:摘要观察脱垂子宫患者经阴道子宫术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87例因子宫脱垂而在我院行经阴道子宫术的患者,按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术后常规健康宣教)和观察组(47例,术后采用法国PHENIXUSB2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分别评价两组的尿失禁程度与盆底肌肌力。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1h尿垫试验中的漏尿量与盆底肌肌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漏尿量远小于对照组,肌力评分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垂子宫患者经阴道子宫术后,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及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使其盆底肌肉肌力提高,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复发或避免再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盆底功能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甲状腺术和甲状腺次术,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和心、肝功能指标变化,随访1年,比较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中发生短暂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1例,优于研究组(P<0.05),但研究组未出现复发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功能组间比较,研究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组间比较,研究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无甲亢复发病例;结论综上所述,甲状腺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疗效确切,甲亢复发率低,并可以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肝功能,安全有效,优于甲状腺次术。

  • 标签: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次全切术 心功能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58例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膀胱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细菌性膀胱炎患者和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实验室常规检查等方式总结两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结果细菌性膀胱炎与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症状相似,均有尿频尿急、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而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通过膀胱镜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膀胱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可采用膀胱水扩张、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论细菌性膀胱炎和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症状相似,难以鉴别诊断,临床上常常发生误诊,但可根据两者实验室、病理学和膀胱镜检等方式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膀胱炎 细菌 间质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接受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记录其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情况、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经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后,其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率高达95.83%,残余尿量较训练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效果,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膀胱灌注结合精确放疗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临床体会。方法将28例膀胱癌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膀胱灌注并结合精确放疗。观察在治疗肿瘤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有效率(CR+PR)96%,1年生存率83%,2年生存率76%,5年生存率23%。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结合精确放疗在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疗效可靠,在副反应上明显优于化疗,经济实用,利于操作,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膀胱灌注 膀胱癌
  • 简介:摘要膀胱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性高,预后差,早诊治对其预后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近来几年关于膀胱腺癌的文献温习作一概述。

  • 标签: 膀胱腺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尿路手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回顾分析本院53例下尿路手术后导致膀胱痉挛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结果前列腺电术所占比例最大,与膀胱肿瘤电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膀胱痉挛患者中由于冲洗液温度≤20℃所导致痉挛例数、气囊注水量>40毫升所导致痉挛例数与气囊注水量≤40毫升痉挛患者例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痉挛的发生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且冲洗液温度及气囊的不同注水量也影响膀胱痉挛的发生。

  • 标签: 膀胱痉挛 原因分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