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溶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2015年—2016年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患者100例纳入本次探究中,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及B组,A组接受多烯磷脂酸胆碱+肠溶胶囊治疗;而B组仅用多烯磷脂酸胆碱治疗,将A组、B组临床治疗效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疗效分析A组90.0%,B组76.0%,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8.0%,B组6.0%,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症状,肠溶胶囊疗效佳,可推荐应用。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消化不良 胰酶肠溶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米曲菌、莫沙必利联用对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价值作探讨。方法对照组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用米曲菌、莫沙必利联用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71.9%、总有效率93.6%比对照组25.0%、65.6%高,P<0.05。结论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米曲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米曲菌胰酶 莫沙必利 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激肽原、甲钴胺以及α-硫辛酸(LA)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激肽原+甲钴胺+LA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肽原、甲钴胺、α-硫辛酸结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显著提高。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胰激肽原酶 &alpha -硫辛酸 甲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肠吻合术式在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之间收治的90例接受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术式分为端端吻合组(端端肠套入式吻合)30例,端侧吻合组(管空肠黏膜吻合)30例,降落伞吻合组(肠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30例。对三组患者肠吻合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不同术式的应用发现,降落伞吻合组肠吻合时间显著比其他两组要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术式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显著缩短肠吻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肠吻合术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源性门脉高压症的患者中,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所致者比例为92.5%,脾大的比例为97.5%,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87.5%,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比例为80%。结论胰腺的相关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源性门脉高压症,因此临床上应该不断的提高对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对其特点进行掌握,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中重度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应该定期随访复查上腹部CT和CTA,从而提高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胆外科诊治中应用数字医学技术的价值,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20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扫描,同时将扫描所得数据导入图像程序分割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并实施模拟仿真手术,观察其应用情况。结果入选患者均成功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并按照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和仿真手术,仿真手术可清晰观察患者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实际手术操作提供借鉴,且最终手术过程和仿真手术情况吻合。结论在肝胆外科诊治中应用数字医学技术,可在术前对患者情况作出全面反映,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指导,最终利于手术成功率的提高。

  • 标签: 肝胆胰外科 数字医学技术 诊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内支架引流技术治疗胆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对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各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指标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金属支架组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主要显示为(214±120天),而塑料支架组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为(143±46天)和鼻胆管引流组胆道引流术后通畅时间为(11例,152±74天),其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胆道支架对胆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疾病有效治疗属于较为简单便利和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式。

  • 标签: 胆管梗阻 支架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替普与瑞替普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瑞替普治疗,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治疗,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在院病死率、并发症出现率。结果两组溶栓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在院病死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比对照组低27.27%,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阿替普与瑞替普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瑞替普安全性明显高于阿替普,可优先采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瑞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全切除术后的血糖控制措施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14年10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切除术的患者,观察其血糖的变化趋势,并总结其控制措施及护理。结论全切除术后应重点进行血糖监测及控制,辅以相关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胰切除术 血糖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65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所有资料,分析迟发性出血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65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出血发生率为9.23%。研究发现,患者高龄、腹腔感染、胆瘘、瘘、术前高胆红素血症与术后出血有关(P<0.05)。结论在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高龄、腹腔感染、瘘、胆瘘、术前高胆红素血症为术后出血相关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及时处理腹腔感染、瘘、胆瘘,术前积极降低血清高胆红素可降低术后出血风险,为患者带来益处。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出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手段。结果本组共20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7例(85%),胰腺肿瘤2例(10%),胰腺囊肿1例(5%)。行手术治疗17例,单纯脾切除3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例,脾切除术加体尾切除术2例,脾切除术加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余者行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内镜血管结扎1例。2例胰腺肿瘤患者均于出院后10个月到26个月内死亡,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再出现门脉高压症。结论手术是源性门脉高压症的首要治疗手段。正确诊断,及时处理胰腺原发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 标签: 胰源性 门脉高压症 胰腺疾病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法优化提取黄芪多糖工艺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解温度、浓度、解时间及解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试验因素,优选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解提取工艺条件为解温度50℃,浓度5.5%,解时间3.5h,解pH6.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芪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8.58%。结论复合法提取黄芪多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复合酶法 黄芪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法优化提取地黄多糖工艺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地黄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解温度、浓度、解时间及解p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为试验因素,优选地黄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解提取工艺条件为解温度55℃,浓度4.5%,解时间2.0h,解pH6.0。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地黄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7.58%。结论复合法提取地黄多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复合酶法 地黄多糖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癌侵犯PV时根治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2月受侵PV的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PV壁部分切除,8例行PV节段性切除及对端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7.5h,平均6h。失血量600~2000ml,住院时间12~15天,平均13.5天。结论规范联合门静脉切除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配合流程,默契配合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 门静脉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的开展中离不开导丝,导丝可堪称为ERCP术中的生命线,导丝可以让手术治疗中医用设备的交换更为便捷,除此之外,导丝具有柔软、纤细的特点,对于完成/胆管插管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临床病情诊断以及疾病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中导丝与导管之间密切配合,能够将各项医疗设备送入指定部位,让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因此ERCP手术中不能离开导丝,掌握导丝的使用技巧,是保证ERCP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

  • 标签: 导丝 经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应用技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在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06例TS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结果T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MT基因NIaⅢ切多态性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无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肉碱-酰基肉碱移位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通过临床特点及血酰基肉碱谱分析及尿有机酸分析,进一步通过基因诊断、活性分析可确诊。治疗原则避免空腹时间过长,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补充甘油三酯等。

  • 标签: 脂肪酸代谢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
  • 简介:摘要代谢综合征是以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合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包括高血糖、肥胖症、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已报道代谢综合征可增加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代谢综合征现在不仅成为一个临床问题,而且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代谢综合征对预防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进展和减少公共卫生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肝脏是脂质代谢、糖代谢的主要场所,肝浓度升高,且即使在正常范围内的肝脏转氨酶浓度升高,均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故可根据肝浓度,有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症等,并对其进行干预。本文综述了肝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以此可获得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方法。

  • 标签: 丙氨酸转氨酶 谷氨酰转肽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判断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是否伴有脑损伤及程度如何。方法测定发生原发呼吸暂停后1天、3天、7天的早产儿(研究组)及同日龄早产儿(对照组)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的血清(CK-BB)水平。结果研究组在呼吸暂停后第1、3天血清NSE及CK-B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暂停后第7天血清NSE及CK-BB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由于反复的缺氧状态,可造成脑细胞的轻度损伤,而该损伤可能是暂时性的。?

  • 标签: 原发性呼吸暂停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脑损伤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