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合汤治疗胃溃疡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胃溃疡不和证患者,共100例,病例选取的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施予百合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映情况以及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合汤在治疗胃溃疡不合证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且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胃百合汤 胃溃疡 肝胃不合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郁热型患者,给予化煎加减的方法对患者病情改善的情况。方法选取1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郁热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试验组对患者应用西医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化煎加减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实时记录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郁热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情况和术后5个月后患者复发的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皮肤瘙痒、贫血、胃出血、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用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达98.5%,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郁热型患者应用化煎加减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情况,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痛苦,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增加了治愈的成功率。

  • 标签: 化肝煎加减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胃郁热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滞型胃脘痛进行穴位按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气滞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胃脘痛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行传统胃脘痛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之穴位按摩,观察1周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控制患者2例,显效4例;观察组临床控制患者6例,显效16例。治疗后疼痛评分总和,对照组141分;观察组45分。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患者采用传统胃脘痛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实施穴位按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穴位按摩 肝胃气滞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金加味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20例研究组和20例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左金加味汤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HP阳性率、胃溃疡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溃疡面积、HP阳性率、胃溃疡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胃溃疡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左金加味汤治疗郁热型胃溃疡的疗效肯定,能够明显缩小溃疡面积,对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左金加味汤 肝胃郁热型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阴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间接收的60例胃溃疡阴虚型患者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然后对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不及观察组93.3%,观察组复发率为13.3%低于对照组43.3%;组间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阴虚型的临床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西医 胃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药治疗不和型胃脘痛进行综述。方法以胃脘痛、不和型、中医药治疗为检索词,检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不和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文献,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共检索出治疗性文献8篇。结论不和型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均以疏肝柔、调畅气机,进而和止痛改善胃脘痛症状。

  • 标签: 胃脘痛,肝胃不和型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疗效。方法72例确诊为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仅作Hp1周根除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分别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胃镜检查有效率、中医症候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治疗后的IL-8、TNF-α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用于治疗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改善胃溃疡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胃不和型 Hp阳性胃溃疡 柴胡疏肝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加味小柴胡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38例分组观察,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味小柴胡汤的应用安全可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小柴胡汤 肝胃不和 慢性浅表性胃炎
  • 简介:摘要报告了一例高处坠落伤10小时致失血性休克(失代期)、腹部闭合性损伤、破裂出血、胸部闭合性损伤、气胸、腰椎多发性骨折、胸椎骨折T12、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左肾挫伤、全身多处软骨组织挫伤、阴茎挫伤、右侧桡骨骨折行营养支持的护理过程。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当晚急诊行破裂修补和破裂修补、肠粘连松解术、腹腔感染、多处骨折、多处损伤等,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多根引流管的护理、抗感染治疗、石膏固定管理、鼻管的管理、压疮的管理,胸腔引流管的管理,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加强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等有计划性的护理措施,未发生其它并发症,有效地改善了营养状况,加速了腹腔感染的控制,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腹部闭合性损伤 肝破裂出血 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对反流性食管炎郁热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郁热证患者仅提供临床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完成率均为100.00%,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有利于提高反流性食管炎郁热证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郁热证 自拟中药方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把这1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78例患者主要服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保和抗纤维化的药物,观察组的7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并辅以养、清、泻、温法治疗,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在腹水及水肿检查、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恢复能够起到行之有效的功效,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肝硬化 养肝 清肝 泻肝 温肝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瘫病员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例手术后瘫患者的护理。结果给予心理护理,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进动力恢复等是手术后瘫病员的有效护理。结论通过积极预防,有效治疗瘫是可以自愈的。

  • 标签: 胃手术 胃瘫病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和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结果在胃脘部临床控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味比潘立酮片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效果较好。

  • 标签: 柴芍六君汤加味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经食管底静脉栓塞治疗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诊治的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行急诊经皮经食管底静脉栓塞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再出血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而总胆红素、血氨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1例、右侧胸腔内出血1例、腹膜炎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再出血发生率为4.3%。死亡1例,死亡率为2.1%。结论急诊经皮经食管底静脉栓塞术是治疗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术后并发症少且再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 重度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74%,复发率18.42%;对照组有效率73.68%,复发率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四逆温胆汤加味治疗明显提升了临床效果,降低了复发率,是治疗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四逆温胆汤 肝胃不和型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施行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瘫综合征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大部切除术后残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残胃胃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切除与近端切除治疗上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后,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切除和近端切除两种术式的远期生存状况、安全性无差异,但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采用全胃切除术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胃上部癌 全胃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与疗效。方法选取82例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药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使用我院自拟温胆汤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使用口服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75.61%,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温胆汤加减 肝胃不和型 反流性食管炎 作用机制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