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紫杉类药物用于可手术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单纯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加入紫杉类药物辅助化疗,而对照组患者仅单一采用单纯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对比分析两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转移率为28%,而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转移率为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紫杉类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减少疾病复发转移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杉类药物 蒽环类药物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阿片类药物产生依赖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14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有所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辅助性镇痛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方法联合使用,发挥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的平衡镇痛等。

  • 标签: 药物依赖 治疗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因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虽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当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药动学作用,可能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到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进行配药规划,对于维护临床安全来说极其重要。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调节血脂药物,是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高血脂症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多向性效应,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增加斑块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本文将结合近年的文献对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降血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采用多西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40例蒽环类药物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采用多西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5%,控制率为87.5%,中位肿瘤进展7.4个月,1年为62.5%生存率,2年为42.5%。生存率、疗效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月经状况、受体状况、转移数目及部位无明显相关性。本组过敏反应2例,占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率为72.5%;血小板、粒细胞减少和贫血率为82.5%;Ⅰ-Ⅱ度手足综合征率为45%;轻度肝脏转氨酶升高2例,保肝处理后恢复;无退出治疗者。结论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采用多西紫杉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受,效果肯定,可作用此种病例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联合 卡培他滨 蒽环类药物 耐药性 晚期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的护理。方法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科的用茶碱类药物治疗的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40例和延续护理组4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出院前两组SGRQ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延续护理组症状评分和活动受限评分较出院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P<0.05);出院后3个月,延续护理组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以及疾病影响评分较出院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显著提高用茶碱类药物治疗的哮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茶碱类药物 哮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传统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法与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作对照并观察记录。结果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霉素皮试仪准确性高,效果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最好实行每日剂量2~4次给药方案。

  • 标签: 青霉素 抗生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根据相关报道,综合归纳并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规范。结果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极大地减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镇静类药物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6例镇静类药物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救治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急性重度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应采用及时洗胃,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尽快尽早的血液灌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液灌流 镇静类药物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院前急救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院前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送往急救中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疗后,例患者在达到医院前病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在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急救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院前进行急救处理为患者进院后进行抢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镇静催眠药物 中毒 院前急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所致横纹肌溶解不良反应的症状及防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高脂血症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均为每天晚上口服一次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本次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急性肌痛,伴随全身恶性、呕吐和酱油色尿等,立即停药并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和有效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缓解。结论在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必须对他汀类降脂药的用药安全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需立即给予患者相关治疗和护理。

  • 标签: 高脂血症 他汀类药物 治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类药物滥用的危害与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药剂科收集的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76例,探讨维生素类药物滥用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76例报告中共96次不良反应,24.0%为瘙痒与皮疹,17.7%恶心呕吐,10.4%头痛头晕,3.1%腰背疼痛,20.8%为潮红、憋气、心悸以及胸闷,20.8%为寒战、发热以及畏寒,3.1%局部疼痛。结论滥用维生素危害众多,一定要积极防治,避免资源浪费与损害人体健康。

  • 标签: 维生素类药物 滥用 危害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38-58岁年龄段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且此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不良反应多见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与皮肤及其附件,与常规治疗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在氛奎诺酮类药物应用中,必须要掌握其禁忌症与不良反应,尽可能地提升药理利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合用在预防冠心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病例,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联合预防冠心病,对照组采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23例患者预防有效,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19例患者预防有效,有效率为76.0%,观察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对于心律失常具有控制作用,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静脉给药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口服给药(P<0.05);喹诺酮类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多为轻度。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方式和药物种类等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药学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使用的120例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处方用药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耐药性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生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原则知晓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不但能够有效的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同时还能够对临床医生的喹诺酮药物知晓率进行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反应;涉及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为主。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多种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左氧氟沙星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类型、不良反应表现、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种类包括左氧氟沙星(34.0%)、培氟沙星(5.3%)、依诺沙星(14.0%)、加替沙星(20.0%)、诺氟沙星(6.0%)等。静脉给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口服给药,P<0.05;受累系统最多的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静脉炎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临床上应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药师发药时要做好发药交代,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发药交代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