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产前子痫的护理措施,降低围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1例产前子痫患者护理过程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例病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子痫得到及时控制,母婴安全。结论产前子痫能否得到及时控制除了有效的综合治疗外,稳定患者情绪,严密监护,及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是控制产前子痫,降低围产期母婴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产前子痫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得出结论对于合并距下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关系,切开复位钛板固定可作为治疗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术前评估 骨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使用固定治疗方法并加以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2011年间跟骨关节骨折的患者共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都为50例患者,A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但是B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都进行跟踪观察,对其临床效果、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的优良率为86.7%,B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6.7%,两组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百分比为8.9%,B组为22.2%,两组的比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所用时间明显比B组所用时间少,P<0.05。结论有跟骨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其效果更好,愈合所用时间也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减少,这个治疗方法是值得被推广使用的。

  • 标签: 跟骨关节内骨折 患者 切开 固定钢板 传统 临床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与澳大利亚同行合作,在蜗牛捕食时产生的毒液中发现了胰岛素分子结构,这种天然胰岛素能在短短5分钟内调节血糖水平,而目前最快的人工胰岛素起效时间是15分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镜活检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胃上皮瘤变(GIEN)的差异。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3例GIEN患者,均行内镜活检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以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镜活检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镜活检结果显示,53例GIEN患者中,LGIN14例,HGIN31例,ECG8例;镜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LGIN为8例,HGIN为23例,ECG为22例。结论与镜下切除病理诊断相比,镜活检GIEN的诊断效果较差。

  • 标签: GIEN 内镜活检 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肿瘤切除术后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颅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肠营养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肠、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早期采用肠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在细致的护理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 标签: 食管癌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的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螺钉克氏针联合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切口愈合,无坏死,感染,或腓肠神经损伤。平均8周﹙7-10周﹚后,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平均4.3个月的时间﹙3-7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的单一的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对跟骨关节移位性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和最小损伤性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留固定物治疗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方法对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感病例采用保留固定的清创冲洗治疗法,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有效抗生素。结果16例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病例经治疗后在保留固定物的条件下成功控制感染,骨折得到顺利愈合。但外院转入1例的处理有所延迟,多次清创冲洗仍未能有效控制感染。结论积极有效的处理能在保留固定物的情况下成功治愈骨折固定术后早期感染。

  • 标签: 骨折 内固定 术后早期感染 清创 冲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胃异物,如鱼刺、铁钉、缝纫针、戒指、硬币、钥匙、胃石等。这些异物不能自行经肛门排出,多需外科手术取出。这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要面临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经胃镜取出这些异物,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 标签: 胃内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应用肠营养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方法对30例胃肠手术后进行肠营养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重要的是营养管的护理和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无例肠瘘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无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颅压(ICP)增高的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68例持续ICP监测患者ICP增高原因。结果ICP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ICP变化受颅、颅外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影响ICP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准确判断影响ICP变化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P增高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解除,能极大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颅感染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对15例颅感染患者采用丁胺卡那霉素80.0mg,每次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经腰椎穿刺鞘注射,1次/天,至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恢复正常。结果治愈10例,好转4例,死亡1例,病死率6.0%,预后良好率达94%,结论丁胺卡那霉素鞘注射治疗颅感染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丁胺卡那霉素 颅内感染 鞘内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药械不良反应监测是对上市后药械进行再评价与安全监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药械生产企业开展ADR(MDR)监测可以确保人体用药用械安全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ADR)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R)的重复发生,对保护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及促进我国医药事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械生产企业 药品不良反应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
  • 简介:摘要医院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有依赖、信任的关系。慢性病患者是和急性病相对而言的,病程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现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提升医生、护士与慢病患者沟通,促进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是十分重要的。为此,通过对出院后597例慢病患者,继续以电话随访方式指导和关注,他们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及对护士随访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患者用药、生活习惯改进、病情的控制与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及满意度有密切关系,并效果显著。

  • 标签: 血压 血糖 健康生活方式 回访满意度
  • 简介:摘要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颁布实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对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