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动滴定法与手动滴定法测定药品含量的差异。方法2016年10月通过用自动滴定法和手动滴定法对阿司匹林、苯甲酸钠、烟酸片、维生素B6、维C银翘片、盐酸左旋咪唑、尼莫地平片、氯化钠注射液8种药品的含量测定,并进行F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种滴定方法的差异性,结合RSD值的计算确定精密度。结果自动滴定法和手动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苯甲酸钠、烟酸片、维生素B6、维C银翘片、盐酸左旋咪唑、尼莫地平片、氯化钠注射液8种药品对比差异不明显,而自动滴定法测定药品的精密度和手动滴定法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品含量测定应用自动滴定法精密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动滴定法 手动滴定法 药品含量 差异比较
  • 简介:摘要随着标准的日益完善,检验工作中发现许多样品的含量测定方法已由最初的滴定分析更新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滴定分析的减少,让很多的检验人员慢慢忽略了该分析方法的重要性。通过简析滴定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性,并举例展示,让检验者在实际工作中引起更多的重视。

  • 标签: 滴定 分析 应用 示例
  • 简介:摘要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无水甲酸和乙酸酐为溶剂,0.1M高氯酸为滴定液,电位指示终点。滴定终点与理论值一致,线性关系y=0.0332x+0.1501R2=0.9999。本方法快速,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耐用性,可用于盐酸去甲乌药碱含量测定。

  • 标签: 盐酸去甲乌药碱 非水溶液滴定法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化非水滴定法检测以普卢利沙星为代表药物含量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微型化非水滴定法与常量非水滴定法检测待检药品中普卢利沙星的含量。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的、精密度。结果微型化方法精密度与常量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试验于0~5小时内4次测量数据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型化非水滴定法检测药品含量,为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实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微型化 非水滴定法 药品含量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滴定强化降压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脑出血患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硝普钠滴定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仅收缩压>180mmHg,给予药物控制。3天后复查头部CT,计算脑实质内血肿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后首次CT检查,治疗组的平均血肿体积为(25.8±3.1)ml,对照组的平均血肿体积为(26.5±3.2)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天平均血肿增长率为7.1%,对照组为3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将收缩压控制于130mmHg~140mmHg之间,可减缓脑血肿的增大。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扩大 滴定 强化降压
  • 简介:摘要目的氧气驱动下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入法较传统的间断人工定时滴入法的加温及湿化效果显著。方法选择40例病人采用氧气驱动并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入法,对比传统的间断定时滴入法,在所需要的护理操作时间;痰液性状;肺部情况(听诊);血氧饱和度;是否起到加温、湿化作用;平均拔管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护士的操作时间仅是传统方法的1∕14.4;无一例患者出现痰液粘稠、有异味;患者平均提前3‐8天拔管。结论氧气驱动并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定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氧气 加温 湿化 微量泵 持续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巯咪唑2种方法在治疗Graves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称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方法(阻断-替代疗法)甲巯咪唑10mgtid治疗同时联用左甲状腺片20mgqd,根据甲功结果逐渐增减甲巯咪唑药物剂量,而观察组(滴定疗法)单纯予甲巯咪唑片10mgtid治疗,根据甲功结果逐渐增减甲巯咪唑药物剂量,两组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均加用利可君、维生素B4等。观察治疗18个月后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白细胞计数、转氨酶、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18个月后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治疗时间较观察组延长3-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方法对治疗甲亢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症状控制快,TSH恢复正常快,缓解率较好,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Graves病 甲巯咪唑2种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麻醉中不同滴定终点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取自2016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以来我院进行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进行麻醉,对照组的诱导终点定为患者的MOAA/S评分(警觉/镇静)达到1分,而观察组的则将Ramsay镇静评分到达4分的视为诱导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的△SBP、△MAP、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在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者的△SBP、△MAP全部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相应的数值,且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麻醉中不同滴定终点的麻醉效果亦不同,其中,以Ramsay镇静评分到达4分作为诱导终点的麻醉效果明显,有效的减轻了麻醉对患者呼吸系统的刺激,病人的恢复预后情况较好,患者的满意程度高,可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刺取卵术 滴定终点 麻醉 呼吸循环